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doc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学习目标: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换算。学习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学习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二、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学法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教学环节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一是激趣定标,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掂一掂”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第一步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认识克。克相对学生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猜一猜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说说生活中大约1克的物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第二步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认识千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还设计了让学生想办法找几千克的物品,然后轮流感受,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学生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设计了两袋糖的质量是多少,从中引出1千克=1000克,接着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HYPERLINK"http://www.17xxw.com"\t"_blank":课本上的练习题;课外的练习题。第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把新知和过去的学习经验相结合,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体现。第二个问题情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毕竟,我们还在实验、还在探索,所以教学中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指出,以便大家一起讨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