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一条****轩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5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3.前置性作业(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4.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内容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二、练一练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2.教科书“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设板书计:展开与折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相关属性教学难点: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二、练习指导1.判断。(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生口算,校对得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3)学生试画最大的圆。(4)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生填空,交流填法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生思考,小组讨论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3第一单元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时安排: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课本P1~6)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