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题、。学习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学习重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难点: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2.质疑探讨。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8题。(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2.自主完成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93、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29、37合数:22、35、87、93、963、出示课本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②用筛选法排除。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