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霍乱(huòluàn)防治知识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沿海地区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轻重(qīngzhòng)不一,轻者只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若延误治疗可危及生命。电镜下的霍乱弧菌霍乱具有起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guójì)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guójì)检疫的传染病之一。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特征传播途径传播(chuánbō)途径霍乱病菌主要通过人的食道进入胃、肠,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具体说,有下列四种途径:1、饮用染有霍乱菌污染的水;2、进食被霍乱菌污染而又没有(méiyǒu)煮熟煮透的水产品,特别是虾、花哈、螺、蟹等海产品;3、进食被带菌苍蝇、蟑螂叮爬过的瓜果、熟食品;4、用带菌的手抓拿食物或使用带菌的用具,特别是餐具等都引起发病。榆林市儿童医院YuLinShiErTongYiYuan榆林市儿童医院YuLinShiErTongYiYuan易感人群(rénqún)流行(liúxíng)季节临床表现榆林市儿童医院YuLinShiErTongYiYuan典型霍乱临床分期为3期。1、泻吐期:大多数病例以突起剧烈腹泻开始,继而呕吐(ǒutù),无发热、腹痛和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可从每天数次至数十次,甚至难以计数;大便量多,每次可超过1000ml;呕吐(ǒutù)多常为喷射性,呕吐(ǒutù)物初为胃内容物,继而呈米泔水样。此期持续数小时至1-2天。2、脱水期:由于剧烈吐泻,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本期病程长短主要取决于治疗(zhìliáo)是否及时、正确,一般为数小时至2-3天。表现为:⑴脱水:轻度脱水皮肤黏膜(niánmó)稍干燥,弹性略差,失水量约为1000ml,儿童为70-80ml/kg。中度脱水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失水量约为3000ml,儿童为80-100ml/kg。重度脱水皮肤无弹性,指纹干瘪,舟状腹、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失水量约为4000ml,儿童为100-120ml/kg。⑵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失水(shīshuǐ)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⑶肌肉痉挛:严重低血钠导致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呈痉挛性疼痛,且肌肉呈强直状态。⑷低钾综合症:表现为肌张力减弱、肌腱反射消失,心动过速、心律不齐。⑸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快,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3、恢复期或反应期:随着腹泻停止及脱水(tuōshuǐ)被纠正后,病人症状逐渐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约1/3病人由于大量输液后循环改善,残存的肠内毒素继续吸收,出现反应性发热,一般波动在38-39℃之间,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尤以儿童多见。无并发症的霍乱是自限性的,可在3—6天内恢复。未治的重症病例(通常(tōngcháng)因脱水)的死亡率可达>50%;但若给予迅速而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治疗则死亡率可降至<1%。大多数病人在2周内霍乱弧菌消失,但少数可成为慢性胆道带菌者。诊断(zhěnduàn)标准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zhèngzhuàng),而无其他原因可查。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二)确定诊断1、凡有腹泻(fùxiè)症状,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学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yǐshàng)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yǐshàng)增长者;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治疗(zhìliáo)原则(三)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jìngmài)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四)在液体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至粪便培养检查转阴。控制措施2、免疫接种:目前尚无理想的、保护效果较好和保护持续时间较长的霍乱菌苗,因此不提倡使用过去沿用的霍乱疫苗用于霍乱的预防。3、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一时(yīshí)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4、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hángyè)(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摊等)、农贸集市、集体卫生食堂等的卫生管理。(二)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