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亟待完善.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亟待完善.doc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亟待完善.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亟待完善云中鹤QQ1402818981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最早是从高等学校开始的,也就是高校教师中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级教师职务。1986年国务院作出改革职称评定,在我国中小学首次实行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为了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相应的待遇,1987年首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拉开序幕。由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实绩量化和硬化考核指标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评价衡量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方法还不尽科学,同时也难免在教师职务评审时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评审工作在政策导向上出现偏差。这不仅影响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带来负效应。中小学教师考核办法和评审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切实符合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劳动特点。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显现的突出问题和负面影响是:1、个别教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好进职称。2、由于名额有限,会助长腐败现象。3、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的竞争,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4、一部分教师把评职当成了毕生追求的至高目标,达到职务系列的顶点后,这种动力就完全尚失,不愿再教课。有等于船到码头车到站,完事大吉松口气的念头,就没有了奋斗的方向,工作消极懈怠就在所难免!5、另一部分教师无所谓高级与非高级的问题了,他们已经不再为职称而烦恼,产生混日子的心理,6、量化标准注重成绩,推动了具有“高分数高升学率”特征的应试教育的繁荣。7、只注意了教师工作的可比性,而忽略了不可比性。这种不可比性广泛存在于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和不同教育效果之间。我总在想,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的初衷是什么?无非是奖勤罚懒、鼓励在岗位上奉献的教师们,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评职称和聘岗位应该是两码事,绝不能评聘合一,吃大锅饭。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只要符合相应的职务条件就应当评。其一,要承认其水平,允许使用相应的职务头衔,这样能起到缓解高级职务指标偏紧,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其二,教师只有聘上相应的岗位,履行相应的职责且具备相应的职称才有相应的工资待遇,(“……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此句摘自1986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职务工资不要具体到人,而是细化在岗位上,与岗位挂钩,避免吃大锅饭,干好干赖一个样。学校应该是纯净的,老师的心该是平和、宁静和高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