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8课第2框学案(吴福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活与哲学第8课第2框学案(吴福章).doc

生活与哲学第8课第2框学案(吴福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编号:17一、情境创设有一个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在走过一片沙滩时,鞋子里灌满了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的把沙子倒出来,便又急急地继续往前跑。可是有一粒沙子仍留在他的鞋里,在他以后的路程中,那粒沙子磨着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疼一步。但他并没有停下来把鞋子脱掉,抖出那粒沙子,而是继续前进,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终因疼痛难忍而放弃了比赛。这则故事反映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这则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1.什么是新事物,如何判断新事物?2.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及曲折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4.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6.总结本框知识结构三、自主检测1.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④计算机算命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⑥计算机网络技术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②③④⑤⑥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①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地、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②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③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彻底否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旧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3.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4.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5.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6.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反映出的哲理是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7.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8.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的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这说明A.事物的发展是总趋势是前进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联系的多样性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0.宋词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新事物在力量上总是强于旧事物D.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1.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苏南与苏北发展差距较大。苏北相对滞后,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发展,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正使得苏北经济从“低谷崛起,从洼地起飞”,区域协调发展的前途一片光明。这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B.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C.新事物总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D.任何事物都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ACBBCADB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