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叙文阅读复习之三重要词句段的理解第一篇:记叙文阅读复习之三重要词句段的理解记叙文阅读复习之三重要词句(段)的理解课标要求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语文阅读具体考察学生的五个方面的能力:①词句的理解;②文意把握;③要点概括;④内容探究;⑤作品感受。教学过程一、话复习,明要求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达标的阅读能力大致如下: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5.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练习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今天我们重点复习第三项,重要词句(段)理解。二、析中考,忆题型中考常见题型:1.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3.如何理解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4.请你对加点、画线的句子(段)进行赏析。一般在中考阅读中占2-4分。三、引方法,探规律1.关键词含义的答题技巧:(1)结合特色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2)注意赐予的感情色彩;(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表述格式:关键词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2.关键句段含义的答题技巧:(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背景。(2)要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分析。(3)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运用所起的表达作用。表述格式:关键句段含义=字面义(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境义+扣主题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4.“一句话中某两个三哥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类实体的答题技巧: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因为(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替换。5.“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类实体的答题技巧: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上的作用包括“含义、思想感情”,结构上作用包括“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表述格式:内容+结构+修辞效果6.赏析词语、句子(段)在记叙文专项训练之二已经讲过方法,望同学们注意积累掌握答题格式。四、考点清单:1.关键句(段)主要包括:(1)点明主旨的句子(段)(2)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段)(3)总结全文的句子(段)(4)引用的句子(段)(5)起承转合的句子(段)2.关键句(段)的作用记叙文开头句子(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段)的作用:(1)(2)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例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画龙点睛,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五、复习课内习题:(一)《在山的那边》课后题: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3.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二)《蝉》《贝壳》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2.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3.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发福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有怎样简单的心啊!”(三)《春》课后习题: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为什么用“闹”,而不用“叫”?)(四)《秋天》课后习题: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2.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