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隆昌县迎祥小学余万华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和掌握。那是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我们教师在实际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时,除了“还有吗”,就是“为什么”“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如此类,这样的追问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什么样的“追问”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所谓的“有效追问”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真实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追问呢?下面就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一、要在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核心概念。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气氛的火爆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生发展都应顺其自然。学生做错题是正常的,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变错为宝”。如在用脱式计算“8×6÷2”时,有学生写成“8×6÷2=8×3=24”。这种算法显然是错的,此时,老师不要简单的做出点评,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计算结果,并“追问”“错在哪里”?学生会说“他的计算顺序错了,应该先算乘法,后算除法”,从而完成教学“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的教学目标。二、要在疑问处追问,拓展学生认识结构。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课堂的追问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以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预设的台阶上,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三、在发散处追问,引发思考。“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一些教师因过多预设,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创新的火花。此外,在教学中,学生的很多想法是非常好的,有的就连老师也不一定能想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打破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引导,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如教学“万以内数学加减法”的例题“100+800”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的说“因为100里有1个百,800里有8个百,而1个百加8个百是9个百,所以100+800=900”;有的说“因为1+8=9,所以100+800=900”;还有的说“用1+8=9,再在9后面添2个0”等等。这些说法都对,只是思考的过程不同而已。这时老师追问“第二种与第三种方法中的1+8的1与8原来在什么数位上?”“9为什么在百位上”?通过这两个追问,揭示出本节课的新知本质“相同数位相加减”。四、追问要有递进性,逐步深化。追问是前一次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追问过程就是师生思维共同深化的过程。所以,追问递进性,能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经层层剖析,层层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里装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让学生从中准确地摸出长方形。摸出后问:你为什么不摸三角形(它有三条边)?那为什么不摸平行四边形?(它的角不是直角)我再出示直角梯形问:为什么不摸这个呢?(它只有两个直角)再出示正方形问:为什么不摸这个?(这个是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的相邻两边不相等。)这时再“追问”通过学习,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点?(学生交流并汇报)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后,为了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适时、适当地点拨,追问,为实现师生和谐对话创设情境,使得师生和谐对话向纵深发展。教师在课中的设疑恰当、点拨灵活、追问及时,促进学生解疑答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互动达到有扩展,有深化,有融会和贯通,师生对话交流非常融洽,课堂氛围显得自然、流畅、和谐,着实建构了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五、追问后要合理等待追问,必须要适当,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