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清澈的湖水》教案范文《清澈的湖水》教案范文(精选12篇)《清澈的湖水》教案范文篇1教材分析:《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从点滴小事中反射出了小洁美好的心灵。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洁坐在游船上都欣赏到了哪些美景?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学生齐读课题。二、品读感受风景美:1、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湖水的清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读完后在有关句子下边作上记号。(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2)班内交流品读感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指名读-----想像画面-----配乐欣赏画面------同桌试背------指名背诵------想背的一起背“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指名读------生生评价-----教师范读------自由练背------男、女生比赛背2、看大屏幕,展开想像观察山石像什么?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教师领读――学生配上动作练读――齐读――交流诵记的好办法――指名背诵――师生同背――练习用“像”仿说句子。三、自主阅读体会小洁心灵美1、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看看小洁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2、班内交流,体会小洁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小洁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船靠岸了,……”四、拓展、升华1面对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紧攥面包纸一个乱扔香蕉皮,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2总结板书设计:27清澈的湖水湖水清山石趣小鱼乐自觉爱护《清澈的湖水》教案范文篇2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3、学习比喻句“……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4、检查生字读音。(1)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2)指名认读。(3)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三、指导读好课文。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3)指名读、评,全班齐读。2、读好二、三自然段。(1)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2)名读勾画的句子。(3)桌互读第二自然段。(4)导朗读第三自然段。(5)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6)名读、评,全班齐读。(7)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1)小声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2)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3)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a)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b)有感情朗读课文。三、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3、自读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