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校本培训,让教师智慧成长竹溪县县河中学朱黎晓摘要:教师们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就有了倦怠,有了惰性,缺少激情,这样就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培训就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教师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教师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种教师行动要靠教师自身主动、自觉参与才能完成。但很多时候,教师们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就有了倦怠,有了惰性,缺少激情,这样就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这就必须增强教师的自我规划意识,使自主成长变为一种积极行动。而校本培训就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教师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校自实施校本培训以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着眼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在职培训融为一体;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把教师考评机制与研训机制融为一体。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培训活动,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提升了自己,与课改一起共成长。课改初期,我们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努力自学有关新课程理念。在自学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从而使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有了明确的认识,进而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探索之路。(一)向书本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理论讲座,让教师在学习中吸纳新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如果没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没有专家的引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往往会在同一水平上循环往复甚至停滞不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为教师们每人购买了一本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让教师们深入研究。这本专著学习完毕后,又给教师每人购买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让老师们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这些专题论著,为教师的教育新理念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向他人学习。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为使教师及时感受最新最前沿的课改动态,学校还积极想办法请“光盘专家”指导校本教研和培训。我们收看了李建平记者的《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朱永新教授《理想的课堂》等专家讲座的光盘,并且做到每看必有议题,每看必有反思,每看必有收获。我们还组织教师编写了5万余字的新课改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如今,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已蔚然成风,努力吸纳新课程理论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三)向网络学习。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信息共享,让教师在交流中充实新理念。课程改革的信息,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可促进教师专业学习的提高,可促进教师新理念的生成。所以在校本教研中,我们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在交流的平台上,让信息共享,你有一条信息,他有一条信息,两人交流后就变成每人都有两条信息,县河中学校园网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共享文件夹,是教师们交流、研讨的有效平台。县河中学网站网页上的“课改论坛”,也成了年级组教师课题研究的交流空间。教师们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及悟到的都进行了交流。同时我们还以问卷形式向家长向社会了解有关课改信息,在这样信息平台上,教师们对“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做什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新课程下还要不要留作业、应该留什么样的作业”乃至“课上学生手背后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有的问题大家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