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新课程实施——南岭中心小学走进新课程纪实钟玺香近年来,我校在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我校的基本情况。我校始建于1942年,经过长期的努力改造,学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学校现有占地面积7400M2,校舍建筑面积3950M2,共“四楼五栋”,即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办公楼一栋、教工宿舍楼一栋。学校装备有现代化的电脑室、多媒体数字语音室各一间,其他教学仪器设备较为齐全,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现有学生1011人,教师3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人,占2.5%,大专学历35人,占90%,中师学历3人,占7.5%。39名教师中,中级职称15人,占38%,初级职称24人,占62%。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这“四化”建设为目标。我校为达成这“四化”建设目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如今我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育人功能较强,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理想乐园。我校于2005年被评为县一级学校。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立了以“教育大计,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建设“五型”学校(校园)为办学目标(即科研型、质量型、美丽型、安全文明型、和谐发展型学校),积极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新课程实施工作在我县全面普开,如何促使教师更快更好地走进新课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师培养培训,使现有教师的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在提高教师素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走进新课程必须立足校本教研。当前,由于学校师资培训经费欠缺,加上学习和工作时间上的冲突,教师要参加经常性的且长时间的院本培训和走出去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不现实的。其次,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在学校,主渠道在课堂,因此,实施新课程必须立足于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为主,以院本培训为辅。在走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强烈地震撼和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新课程的实施对校本教研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如何走进新课程成为我校教研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我校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贯彻新课程精神,突出新课程特点,在走进新课程中,我们围绕努力使教师过好“四关”(即:理念关、课标关、教材关、课堂关),达成“二种能力”(即: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构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建立校长负责,人人参与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使学校领导起到应有的作用,要求学校每一个领导成员参加所有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示范课1节以上。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过好“三大关口”(教学理念关、课程标准关、教材关)。新课程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全校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学校积极营造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阅读、座谈、研究等活动。具体做法是:1、过好教学理念关。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教师自学和学校集中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新课程理念。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全部相关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集中观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电视教学系列片——走进新课程(共29个VCD片),同时,向全体教师下发了《紫金县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讯——配合补充,“走进新课程”专版》和《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以及《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等有关资料,供教师们作为业务学习资料阅读学习。另外,我校还邀请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和原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钟世忠同志到我校作“走进新课程”专题讲座。我们要求教师每次学习完后都要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2、过好《课程标准》关。《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我校为使教师深入领会、实践好新《课程标准》,特别是语文、数学两科课程标准,在县级课标培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深入学习领会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方案》,让教师分三个阶段进行学习领会,第一阶段进行初步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