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办学品位●唐广泉理想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形象必须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优化校本教研机制,推进各类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教育科研工作肩负着实现“文化成就学校、品质成就教师、服务成就学生”办学宗旨的重要使命。对校本化的教育科研,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打造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成为学校共识教育科研,首先要有一种思想去统率学校教育的方向、教育观和教育形式,使这些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1.用先进的理念引导。思想是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的行为。在教育科研文化打造中,我们着力形成三种共识。一是科研先导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可以让我们用更好的办法,更轻松的方式,获得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展开教育科研,根本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二是科研服务意识。教师的教育科研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工作实际,也就是为教学服务。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教研只有为教育教学服务,方是“正业”。三是科研过程意识。教育科研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过程”意识,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2.用完备的体系规范。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备课改革实施方案》、《教科研工作考评细则》,形成了以教研活动为中心、主要环节相互关联的管理体系,通过学习内化、纪律约束形成研究行为,行为重复养成研究习惯,习惯积累、传承提升研究水平和个人素质。在研究、管理、服务等制度体系引领下,教育科研建设逐步落实到位。3.用重点的活动促进。一是抓好教研活动。下移教学研究的重心,实行“聚焦问题——学习研讨——初步实践——自我反思——行为改进——螺旋上升”的教研组校本研修模式,围绕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月甄选出一个主题,进行一次理论学习、上一堂观摩研讨课,进行一次实践反思和专题研讨。二是强化集体备课。学期初,各备课组学习《课程标准》,疏通全册教材,明确集体备课的任务。过程中,主备课人提前一周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能力的生长点,确定好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作深入的思考,形成教案初稿,并由一名教学骨干审阅指导,制作成“教学资源包”(包括收集的各类资料、制作的课件、设计的作业)。其它教师同时研读教材,进行适当注书,列出备课中的困惑和疑问。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人上微型课,备课组成员研讨交流,进行二次备课。三是推进网络教研。利用网络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依托学校网站,建立了“心羽”论坛,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建立个人成长博客,将自己的教学感悟和教学反思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分享,拓展反思的广度和深度。二、造浓教育科研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气质对于学校而言,其文化气质是第一位的,既可以明确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更会深刻地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1.走进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实施送书活动,购买经典图书送给老师,鼓励教师阅读。教师也可以自己买,学校报销全部费用。为了营造一个读经典,论经典的氛围,我们定期召开教师读书会,诵读经典、交流读书心得,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读书活动中,我们倡导师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写好读书随笔(包括读后感,读书心得,读书札记、文苑撷英等等),建议每周至少写一篇。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反思自己,完善超越自我。让读书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师生精神的宝贵财富。同时要求老师在“校园网站”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上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提出自己在读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解。学习借鉴他人宝贵的读书经验,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2.走进书法,打造墨香校园。我们先后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理事许高如等书法名家来校进行书法理论讲座和专业指导;带领教师到江苏靖江、上海、湖北等地参观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书法函授培训和书法教育研讨活动;编写了《书法简史》、《翰海拾趣》、《碑帖赏析》、《书法入门》、《走进书法》(《走进书法》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等系列校本教材;教师每天完成一篇习字作业,学校每月展出一次书法作品,每学期进行一次“三字”比赛,每年举办一次书法艺术周活动等等,在校园和社会上营造出浓烈的氛围,提升了老师文化修养,塑造了老师们高雅的学术气质。3.走进课题,打造学术校园。在课题研究上,我校不贪多求大,而是坚持立足校情,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