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
上传人:是你****辉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

2022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摘要】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途径主要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实际工作课程”,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和“特岗计划”,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等。【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社会成员对社会民族兴衰存亡的职责和义务的感知,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他们更应该具有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心中始终装着国家、民族的人,他的民族社会责任感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兴旺而奋斗。其中,民族地区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作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他们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勇于承担民族社会责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是民族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对自己祖国文化、民族历史的了解和热爱。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民族团结教育同国家稳定密不可分。由于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容易造成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甚至是民族隔阂、文化冲突,从而引发校园问题、社会问题,导致国家危机。因此,必须首先加强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它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和增进各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民族大学生群,让他们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为此,民族院校要制订各民族大学生都应能接受的“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民族和谐”的国家意识,并在对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引进、消化和吸收,使学生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加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二、开设短期和长期的“实际工作课程”民族院校社会服务的工作重点是民族地区。因此,应该用3-6个月的时间,开设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实际工作课程”,使学生们能在民族地区的工、商、农、林、渔、牧业、节育、教育、普法、禁毒防艾、水利兴修、桥梁公路、组织及开发农村经济等各方面的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工作中写出工作的阶段总结、社会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上“实际工作课程”,一方面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学用结合,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深入到民族地区社会中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强民族社会责任感、增长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今后走出校门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尽职尽责打下较好的心理基础和行为基础。三、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标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其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都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和开发潜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传统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加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流失,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为此,民族院校应积极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加强民族院校民族民间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民族大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民族大学生成为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目前一些民族院校结合教学和实践,使民族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研究。如,广西民族大学长期以来积极举办“三月三歌会”、“泼水节”等活动传承民族节庆文;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开设了打陀螺、抛绣球等民族体育课程,并积极展开对天琴艺术的开发和运用,成立了天琴表演队,向大众展示弘扬壮族民间音乐。四、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需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