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62009高考语文之古典诗歌鉴赏考前全攻略.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000262009高考语文之古典诗歌鉴赏考前全攻略.doc

000262009高考语文之古典诗歌鉴赏考前全攻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6-2009高考语文之古典诗歌鉴赏考前全攻略[引言]近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诗歌鉴赏题涉及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羁旅诗、边塞诗,此前高考也曾考查过节令诗和题画诗,为给2009年考生指引迷津,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题例进行分类指导。节令诗:万家灯火闹春桥,每逢佳节倍思亲[送你金针]节日、神话、孔子、地动仪甚至豆腐……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权、阐释权正在流失。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国务院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内容之一是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纳入法定假日体系,此举有利于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节令诗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良好的导向作用,08年考生对节令诗不能掉以轻心,应引起高度关注。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鉴赏节令诗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节令所蕴涵的民俗活动:如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的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蔡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是祭祖扫坟的日子或到郊外踏青。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日,吃粽子,赛龙舟。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合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日,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2)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字眼,鉴赏时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高考链接](05年上海春考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答题。[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元·盍西村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_的盛况。(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元宵节。(2)本诗以点面结合的手法,疑幻疑真的构思,选取“闹”“照”“舞”“翔”“涌”“乱”“飞”等一系列跃动感强烈的词语,着意渲染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起笔总写元宵佳节盛况,一个“闹”字,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色彩的缤纷。一个“涌”字,不落窠臼,诗人以虚托实,以幻写真,由于是在夜间,这茫茫江面上浮现的辉煌璀璨的灯船确实给人以宛若仙山琼阁之感。船儿飘摇,香烟缭绕,笙歌齐发,人声鼎沸,一起飘向云空,飞上华丽的高楼。此情此景,怕是九霄云外天上宫阙,也在偷偷窥视:人间好不热闹!全曲在幻觉般的境界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田园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送你金针]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歌,就内容而言,有对农村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图景的描绘;有对农忙欢歌及多彩乡村生活的描写;有对农民劳动艰辛、生活惨痛的反映和对官府剥削、赋税苛重的深刻揭露;也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以及旅途情景的叙述等。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⑵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⑶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又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高考链接](2008年上海春考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步入衡山范成大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注]散诞:逍遥自在。(1)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2)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