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特色要素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南城特色要素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ppt

云南城特色要素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背景目的本导则共6章21条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编制重点。第二章产业特色要素分级、保护与利用要素的分级及用地分类。第三章产业特色要素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核心内容报告、规划图、指引表、近期行动计划、规划创新。第四章层级规划导控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设规划项目。第五章审查与管理规划审查、规划管理。第六章附则:条文解释、实施时间。特色要素分类、分级1、产业特色要素的类型根据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由地方组织编制确定特色产业类型,再根据特色产业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技术导则达到什么目的?产业特色要素保护控制表4、产业特色要素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产业特色要素的存在价值、构成要素、发展成果。1、特色要素规划核心内容报告区域产业特色要素结构体系研究;城市产业特色要素结构体系研究;城市产业特色要素发展目标和规模研究;城市产业特色要素空间布局研究;2、特色要素规划图区域产业特色要素结构体系规划图城市产业特色要素空间布局规划图地块产业特色要素开发强度控制图3、特色要素指引表针对不同级别提出产业特色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发展)指引要求。4、近期行动计划明确近期城市产业发展类别、方向、目标、产业项目建设目标等。明确近期产业特色发展计划和工作安排。明确和产业要素相关的特色项目的建设安排和落实方式,形成“特色要素建设项目一览表”,有序推进产业特色发展。5、规划创新要素创新:规划应对城市产业特色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在要素层面进行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对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创新。特色体现方式创新,注重产业内涵、资源的挖掘,丰富产业底蕴。1、城镇体系规划阶段(1)分析区域产业特色要素资源,分析比较优势。(2)提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轴线及总体目标。(3)明确区域产业结构体系,确定各城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4)提出对总体规划阶段产业特色布局的要求。2、总体规划阶段(1)落实城镇体系规划阶段提出的要求;(2)确定城市特色产业结构体系。(3)明确城市特色产业要素分类、分级及发展目标。(4)明确城市特色产业空间布局、用地范围、规模。(5)提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产业特色要素布局的要求。2、总体规划阶段(1)落实城镇体系规划阶段提出的要求。(2)确定城市特色产业结构体系、分类分级及发展目标。(3)明确城市特色产业空间布局、用地范围、规模。(4)提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产业特色要素布局的要求。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1)落实总体规划阶段产业特色要素具体布局的要求。(2)明确产业特色用地四至边界。(3)明确产业特色用地开发强度。(4)明确特色产业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5)提出对城市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阶段的管控要求。4、城市设计阶段(1)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强调城市产业要素空间的整体空间轮廓形态,将产业特色要素空间与城市生态空间加以协调和展示。(2)区段城市设计层面1)分析区段的产业特色定位,提出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要求。2)提出区段产业特色定位,提出天际轮廓线的管控要求。3)提出景观风貌塑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5、建设项目规划阶段(1)“规划条件”的发放若该建设项目地处产业特色重点控制区,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2)方案设计层面,严格落实规划条件严格保护田园特色景观要素;体现控规中田园特色景观要素内涵的相关要求;落实控规对视线通廊、建筑风貌、街道建筑界面的控制要求。(3)方案审查层面若该建设项目地处产业特色重点控制区,必须审查该方案是否符合上位规划对产业特色要素规划的相关要求;审查该方案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审查该方案是否对产业特色的内涵进行演绎和创新。1、规划审查(一)报审材料根据《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审查总则》及本导则内容要求编制《报审材料》,规划编制的其他成果可作为《报审材料》附件一并上报。(二)规划审查要点(五个一)“一报告”即特色要素规划核心内容报告。“一图”即特色要素规划图。“一指引”即特色要素指引表。“一行动”即近期行动计划。“一创新”即规划创新。2、规划管理(1)公示与公布编制特色要素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通过座谈、论证、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渠道,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前应依法进行公示和向社会公布。(2)定期实施评估州(市)、县(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维护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城市特色要素规划进行补充、深化和完善。在城市建设活动中,规划管理部门在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