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骊英****bb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docx

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关于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通过梳理近6年(09年—14年)国考数学运算模块,可以发现构造问题共考查了7道,每年都会考一道,在13年甚至考查了2道,国考行测:关于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足以可见构造问题在数学运算模块中的地位。构造问题主要是考查一种极端思维方式,衍生自抽屉原理。因为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极端情况做出相应的预案。正是在此背景下,构造问题在国考中频频出现。构造问题共包括最不利构造、构造数列、多集合反向构造三种情形。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构造问题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整个数学模块中逻辑性要求最高的。但只要我们掌握对应的做题方法,解题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按部就班。通过对7道国考真题进行分类,共考查了2道最不利构造,5道构造数列,没有考查多集合反向构造。构造问题最常考到的题型,我们将重点分析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我们先来看如下几道例题:例1元宵节分汤圆,共有35颗汤圆,5个人分。要求每人至少分得1颗,且彼此所得颗数不同,问分得最多的人最少可分多少颗?例2元宵节分汤圆,共有35颗汤圆,5个人分。要求每人至少分得1颗,且彼此所得颗数不同,问分得最少的人最多可分多少颗?例3元宵节分汤圆,共有35颗汤圆,5个人分。要求每人至少分得1颗,且彼此所得颗数不同,问分得第四多的人最多可分多少颗?通过观察上面3道例题,我们发现一下子并没有太好的解题思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国考行测:关于构造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但通过分析它们的问法可以发现,分别问的是“最多的。。。最少。。。”、“最少的。。。最多。。。”、“排第四的。。。最多。。。”。从问题出发,我们可以归纳出此类题型的明显特征。一般当题目问题中出现“最。。。最。。。”、“排第几。。。最。。。”时我们可以判定此题为构造数列问题,这一类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每人都至少分得1个且彼此所得各不相同。判断出题型特征之后,我们怎么解这类题呢?我们针对例题1总结出了如下的做题方法:(1)排序:由于5个人分得的汤圆颗数各不相同,我们依据每个人分得的汤圆颗数不同,对他们进行排名,排为1、2、3、4、5,排第1位的分得的最多,排第5位的分得的最少;(2)定位:题目问分得最多的人最少分多少颗,我们直接定位到排第1的,假设其分得x颗;(3)构造:根据题目要求,要使排第1名的分得得最少,等价于第2到5名的分得的尽可能多,先看第2名,一方面要求其分得的尽可能多,另一方面再怎么多也多不过排第1名,故可分得(x—1)颗,同理第3、第4、第5可分得(x—2)、(x—3)、(x—4)颗;(4)求和:根据题意,共有35颗汤圆,即x+(x—1)+(x—2)+(x—3)+(x—4)=35,由于构造的数列为等差数列,可以根据中位数公式:  5(x—2)=35,解得x=9,故分得最多的人最少可分得9颗。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解例2和例3。先看例2,第一步先排序,排位1、2、3、4、5;第二步定位,问谁我们定位到谁,问分得最少的我们定位到第5名,设为x;第三步构造,要使第5名分得的最多,则要求排第1到第4的分得的尽可能少,看第4名,比第5名分得的多但要尽可能少,为(x+1),另几个为(x+2)、(x+3)、(x+4);第四步求和,利用中位数公式5(x+2)=35,解得x=5,故分得最少的最多可分得5颗。再看例3,第一步同样是排序;第二步定位,我们直接定位到排第4名的,设为x;第三不构造,要使排第4名的最多,则要求第1到第3名以及第5名的尽可能少,先看第5名,最少就分得1颗,再看第3名,应分得(x+1)颗,第2、第1分别为(x+2)、(x+3)颗;第四部求和,1+x+(x+1)+(x+2)+(x+3)=35,解得x=7颗,排第4名的最多可分得7颗。通过上面3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构造数列问题解题过程非常严格规范,理解也变得容易起来。再梳理一下以上解题过程,我们首先从题目的问题出发,判断是否属于构造数列问题。判断为构造数列后,然后根据总结的解题方法解题,先排序、再定位、然后构造、最后求和。通过以上四部,解决国考中的构造数列问题将不再困难。华图教育 作者:周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