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doc

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七年级思品导学案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社会有序靠规则》导学案设计:余培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2、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3、知识: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学习重难点】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学法指引】自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师准备有关社会有序和无序的图片与资料,生搜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导语:教师出示有关上海世博园中中国游客的一些不守秩序的表现,学生看完后有何感受?这就是今天讨论的话题。【预习导引】一、自学要求:细心阅读课本第29---32页的上半页,勾画出重点语句,并用心体会其含义。二、阅读有关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法律作为最强有力的规则,它过滤了有害的杂质,击碎了罪恶,保护了人民。它__________着人们的行为,_____________着社会的有序运行。2、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靠人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3、人们只有遵守各种_______,才能维护社会的有序。4、在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社会规则中,_______是最强有力的。预习后所生成的问题是:学生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合作探究】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观察课本29页的6幅彩图,二人一组对学,讨论完成后面的习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并评价。活动二:对照检查结合课本30页小明的想法及学生搜集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检查,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分小组交流,学科长评价。活动三:议一议请学生阅读课本31—32页的情境二和三,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教师评价。【当堂检测】1、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A.风俗B.社会风貌C.规则D.习惯2.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有()A.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B.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C.在教学楼走廊里不嬉戏打闹、大声喧哗D.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3、你认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A.无序的社会B.有序的社会C.有时有序,有时无序D.有的地方有序有的地方无序4、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人们之间要讲道德B.社会生活要有共同准则C.事事处处要遵守交通规则D.遇事要谦恭礼让5.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包括()①法律②道德③习惯、信念④纪律、规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学习小结】本节课学了,我最大的收获是.【拓展训练】1、香港回归,在道路交通问题上,内地与香港也采取了“一国两制”的解决办法。内地车辆进香港,则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驶;香港车辆进内地,同样也得入乡随俗。对这个规则认识错误的是()A.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能有序进行B.规范生活秩序不一定需要强制性规则C.交通规则属于强制性规则D.规则对人们的行为做了明确规定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B.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3、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规则有()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②《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纪律④学校对各种违纪学生的体罚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请你列举出你所知道的交通规则有哪些?5、某校学生张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受到交警的批评。张某来到学校,又被数学老师叫去,受到数学老师的批评。然而,张某却满不在乎地说:“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张某牢骚满腹地回到家里,抱着足球到楼下的草坪上踢了起来,打烂了别人的玻璃,结果被小区管理员抓住,要求赔偿。晚上在家,张某又不尊重爷爷,受到父母的批评教育。张某感叹道:“我真是倒霉透顶,一点自由都没有了,到处碰钉子。”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张某倒霉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为张某摆脱“倒霉”的境地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