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ppt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1)内力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2)外力作用: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等引起的。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2.主要类型(1)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壳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2)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的过程。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而成。(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作用而成。(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条件下,发生而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要点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有关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指导意义的题目。正确识别地质构造类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据此可判断出内部岩层向上拱起的D处为背斜。同样道理,内部岩层向下弯曲的C处为向斜,但从地形上看,地势较高,成为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沿断层线相对上升的岩块往往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我国的庐山、泰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故与图中的A处成因一致。在断层带上,岩块活动,容易诱发地震等灾害,故地震多发地带多位于断层线附近,即图中E处。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牢固,因此地下隧道宜建在背斜处,而不宜建在向斜或断层线附近,即图中的C、E处。【答案】(1)D(2)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3)AE(4)C、ED1.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者是__________)(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接近。(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6)研究结论: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②褶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6)②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③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造成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要点1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回忆、对比课本插图中一些微地貌的名称、部位及成因。例如,A图中①是冰斗、②是角峰、③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由于大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或上下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受外力作用所致。图C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流水冲刷而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有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冰川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2)风蚀风力侵蚀干旱沙漠地区(3)沟谷黄土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且该地夏季降暴雨;人为原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2.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2)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第(1)题,①③处地貌为山脊,可能是背斜形成,也可能是向斜形成。②处为一谷地,可能为向斜谷地,也可能是背斜成谷。④处地貌为一断崖,一般为断层作用形成。第(2)题,河流上游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大多呈“V”字形。第(3)题,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图中A为风化作用,E为侵蚀作用,B为搬运作用,C为沉积作用,D为固结成岩作用。河流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故为C字母所示。【答案】(1)D(2)D(3)C1.板块的相对运动与构造地貌的关系板块碰撞2.褶皱构造与构造地形(1)褶皱构造的形成原因: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如下图)。褶皱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映当时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2)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向斜和背斜。一般来说,岩层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岩层中间向下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