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2M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组教师教学要求1.识字与写字(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2.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习作(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4.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5.综合性学习(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教案课题13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手段、方法以读代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为什么是返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8.谁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