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临床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头痛的临床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头痛的临床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头痛的临床专业知识培训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概述(二)源流•《素问·五脏生成篇》:“是以头痛癫疾,上虚下实。”•《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丹溪心法》有“疾厥头痛”、“气滞头痛”等记载。•《普济方》:“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证治要决·头痛》:“诸头痛,有因气、因痰、因虚及外感四气,或酒食所伤,或作劳勤……”。(三)范围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以头痛为主时可按本篇论治。二、证候特征三、病因病机四、诊断要点四、诊断要点五、鉴别诊断六、辨证论治2.辩疼痛性质痰湿者——重坠或胀或头重如裹。肝火者——跳痛。瘀血者——痛有定处。寒厥者——冷感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调神利窍,缓急止痛。外感者:祛邪活络。内伤者:滋阴养血补虚(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1.风寒证症状:(1)头痛起病急,其痛如破,痛及项背。(2)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3)苔薄白,脉多浮紧。治则:疏风散寒方药:川芎茶调散川芎——散少阳之风。荆芥——内行肝胆,外散风寒,辛香走窜。薄荷——辛香,清利头目。羌活、防风——散太阳风。白芷——散阳明风。防风——升阳。细辛——宣邪达窍。甘草——和药缓急。细茶——清上降下。临床应用寒犯厥阴者:吴株萸汤加半夏、藁本、川芎。2.风热证症状(1)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2)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3)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方药: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菊花、姜活、生石膏藁本——性辛温,热盛者不宜用。黄芩、薄荷、山栀子——辛凉清解。临床应用热盛伤津者:加知母、石斛、天花粉。腑气不通者:加黄连上清丸。3.风湿证症状(1)头痛、头重如裹。(2)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3)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祛风胜湿方药:姜活胜湿汤姜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临床应用湿浊中阻者:加苍术、厚朴、陈皮。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藿香。暑湿者: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内伤头痛:1.肝阳证症状(1)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2)胁痛、夜寐不宁,口苦。(3)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临床应用加生龙牡以加强重镇、潜阳之功肝肾阴虚: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治法:补肾养阴方药:大补元煎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人参、当归——气血双补临床应用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外感寒邪: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3.气血虚证症状(1)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2)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3)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气血双补方药:八珍汤四君子汤——健脾补中益气。四物汤——补肾而养血。临床应用加菊花、蔓荆子——清头、明目4.痰浊证症状(1)头痛昏蒙而重,(2)胸脘满闷、呕恶痰涎,(3)舌胖大有齿印、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天麻——平肝熄风临床应用:痰郁化热:加竹茹、枳实、黄芩。5.瘀血证症状(1)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2)或头部有外伤史,(3)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治法:通窍活络化瘀方药:通窍活血汤麝香、生姜、葱白——温通窍络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临床应用加四君汤——健脾益气加当归——养血、活血、通络加全蝎、蜈蚣——搜逐风邪引经用药:太阳头痛——姜活、防风阳明头痛——白芷、葛根少阳头痛——川芎、柴胡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七、转归与预后(一)证候分类(二)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三)辨证施治规律的探讨(四)专病专方的研究九、小结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病机、证候特点有何不同?2.试述头痛的辨证要点。3.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各证型的症状特点、治疗方药?4.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如何选用引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