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24课《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重点语段的品读,学会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概括出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揭示出“金钱的魔力”的内在含义。4.初步感知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重点语段的品读,学会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概括出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揭示出“金钱的魔力”的内在含义。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什么叫世界名著呢?你读过哪些世界名著呢?你认识哪些写过世界名著的大作家呢?你们认识了哪些名著中的人物啊?引入原著,揭示课题1.介绍原著梗概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世界名著,看看书的封面,从中我们了解到这本名著的书名是——《百万英镑》,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是马克·吐温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大家看看小说梗概——出示资料。一对富家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揭示课题。小说封面中的这三个人是谁?他们与百万英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节选自《百万英镑》中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金钱的魔力》,就能知道答案了。3.齐读课题。(课题中的金钱,指的就是那一张百万英镑,板书:百万英镑)(二)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请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认真思考:封面中的这三个人分别是谁?课文围绕这三个人和百万英镑之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反馈交流。(板书:我托德老板)(“我”是一个有着一张百万英镑大钞的穷光蛋;托德是一家服装店的伙计;老板是服装店的主人)课文围绕着这三个人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课文主要讲了穷小子“我”去一家服装店买衣服,遭到了伙计托德的冷遇和嘲弄,当我拿出百万英镑的时候,托德和服装店的老板立刻分外热情地为我量体裁衣的事。)3.小结:你们看,对于像这样一篇比较长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主要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三)品读语言概括人物特点1.再次梳理文脉。过渡: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我”拿出百万英镑之前,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我”拿出百万英镑之后?(前:1-4自然段后:5—17自然段)2.找到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在“我”拿出百万英镑之前,课文重点写了托德。托德是怎样对待“我”的呢?请大家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对托德的表现做了哪些描写,并用波浪线划下来。3.交流反馈:品读语段一:(出示)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作者对人物的什么描写?(神态、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托德?你再揣摩一下,托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听着他嘴里说的,猜度着他内心想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托德?(尖酸刻薄,势利,以貌取人)(你们看,一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特点马上就显而易见了)。你能来读好这段话吗?(评价:你把这些语气词读得特别好,演绎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托德;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句话了。)4.学法过程再现。(依次出现表格内容)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悟的是托德这个人物形象,找到了描写托德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接着揣摩了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人物内心的想法,最后感悟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我们很快地提炼出了最适合这个人物特点的词语。刚才的这一个过程就是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中要求我们做的,读了课文之后,找到课文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并能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老板和托德的特点。像这样的精妙的对托德和老板的描写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你认为最精彩的、最能揣摩到人物内心想法和性格特点的一句或两句摘录下来,把揣摩到的内心想法写下来,最后提炼出人物特点。能行吗?请大家边默读边完成表格的练习。5.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找出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