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作文教学的关键HYPERLINK"https://m.zqwdw.com/wenku/zhengfajunshi/2021/0221/1285403.html"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是大多数考生最为发怵的难题。面对试卷中占“半壁江山”之重的作文,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力不从心。平心而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题,要在特定的考场中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出一篇“千字文”,实属不易。可别小看试卷上那一篇千字的作文,它的确是对一个考生思想、知识、能力的综合考察。没有平时训练有素的过硬本领,难以写出上乘的文章;没有真才实学,作文难以赢得评卷老师的赞许,也无法获得高分。在平时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渐进转化成写作素材,这对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感悟能力,是由人的各种素质诸如心理、文化、智力等等综合而成的。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心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世界的智慧和哲理。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却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关于这一点,语文教师有必要对高中生给予引导,使之能够细心地领会。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会从日记、周记、课堂作文等文字中表现出来:从同学交往感悟出友爱;从常规检查感悟出责任;从师生摩擦感悟出真诚;从母亲的眼神与父亲的背影感悟出亲情;从大山的巍峨感悟出力量,从大海的波涛感悟出浩瀚……学生进入高中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时时相机引导,学生的作文灵性就会逐渐显露。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呢?具体可从三个层面去思考:首先,确定内容。即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具体内容为: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感受交往,体验友情美;感受交际,体验人情美;感受风俗,体验风情美;感受自然,体验风物美;感受时代,体验崇高美;感受历史,体验悲壮美:感受艺术,体验形象美;感受科学,体验理性美:感受人生,体验人性美。其次,确定步骤。即感受和体验如何落实。把“十感受十体验”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之中,就是围绕“现实人生”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螺旋上升,以求水到渠成。具体步骤为:高一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际、自然与社会,体验亲情、友情、人情、风情;高二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感受时代历史与科学自然,体验崇高与悲壮、形象与理性;高三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性。当然,这种目标分解不是平行分离,而应该是回旋层进,交融升腾。第三,确定途径。即怎样去感受和体验。具体途径:一是教师现身说法,给学生指路。教师在教学中,少谈或不谈空头理论,多说自我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得法于教师的身教言传。二是教师“下水”,为学生导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感同身受;走进名胜人文景观,身临其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妙;踏入历史古迹,观摩遐想,反省和审视人类文明的进程。三是教师布置任务,催学生赶路。每一个时间段,按照计划的统筹安排。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感受体验任务,让学生们养成用心感受、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发自内心地识美、赞美。经过一段时期的引导、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增强了,他们作文就有了源泉,有了活力。在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美感的同时,开展相应的作文训练,指导学生把感受体验熔铸成各式习作:第一。结合感受体验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体裁的作文训练。高一年级着重进行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好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与小品文;高二年级着重进行议论文与文学体裁的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好一般议论文、说理性散文、随笔札记,尝试诗歌、小说、戏剧创作及消息、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高三年级着重进行话题作文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写好一题多作的话题作文,运用不同体裁形式写同一个话题,指导学生写好话题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片断式散文、对话式散文、故事新编及童话、寓言、日记、书信等。第二,结合感受体验的具体内容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及过渡照应等的作文章法训练。实际上,各年级所安排的感受体验内容就已经给定了作文立意选材组材的范围,每次作文训练,主要是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提炼主题、如何围绕主题选材组材安排层次等。而具体指导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教师“下水”作文。如以“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为内容的叙事散文作文训练,老师把作文章法讲得天花乱坠,不如结合自身感受写一篇赞美亲情的散文,给学生树起作文章法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