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文学边家珍教授详细资料: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经学历年来代表性学术论著(3-5项)(1)《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人民出版社2010年。(2)《汉代经学与文学》,华龄出版社2005年。(3)《汉代经学发展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4)《诗经诠译》(合作),大象出版社1997年。(5)《庄子“卮言”考论》,载《文史哲》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编;2002年《中国美学年鉴》重点介绍此文。)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一)著作(1)《汉代经学发展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32万字,独立。(2)《汉代经学与文学》,华龄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28万字,独立。(3)《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32万字,独立。(二)论文(1)《〈庄子〉文学特征及其成因探析》,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2)《〈庄子〉卮言考论》,载《文史哲》2002年第3期。(3)《〈论语〉说略》,载《中学语文园地》2002年第4期。(4)《西汉经学吸纳阴阳五行说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载《孔子研究》2002年第6期。(5)《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载《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8期全文复印;《中国儒学年鉴》(2003年)“儒学论文选介”部分介绍此文。)(6)《扬雄对西汉新儒学的重构及其历史意义》,载《东岳论丛》2002年第6期。(7)《礼制的重建:刘歆争立古文经的再认识》,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8)《汉武帝在经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载《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9)《汉宣帝与经学》,载《理论学刊》2004年第10期(10)《董仲舒与汉代天道信仰的重建》,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11)《两汉之际的谶纬论略》,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2)《洛阳太学与东汉经学教育》,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3)《〈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9日教育科学版。(14)《郑玄经学的特色及评价问题》,载《理论学刊》2005年第8期。(15)《汉代经学与文学关系的宏观考察》,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6)《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形态》,载《光明日报》2006年6月6日国学版。(17)《经学意识与汉代的屈骚评论》,载《光明日报》2007年4月5日国学版。(18)《汉末党祸与汉代的经学教育》,载《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19)《任中敏与〈唐声诗〉》,载《光明日报》2007年11月22日国学版。(20)《赏心唯良知——孟子真义的现代阐释》,载曲庆彪主编《现代视觉中的国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1)《夏承焘与〈唐宋词人年谱〉》,载《光明日报》2007年6月7日国学版。(22)《杨守敬与〈水经注疏〉》,载《光明日报》国学版2008年1月7日。(23)《HYPERLINK"http://www.gmw.cn/01gmrb/2008-11/10/content_857686.htm"\t"_blank"沈曾植与〈海日楼札丛〉》,载《光明日报》国学版2008年11月10日。(24)《国学概念的独特视角》,载《人民日报》2010年5月21日理论版。(25)《略论经学传统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载《理论学刊》2011年第1期。(26)《呼唤更多“作者”出现——古代述而不作著述方式漫议》,载《人民日报》2011年7月21日理论版。2000年以来承担项目情况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汉代经学与文学》,省社科规划办,2003-2-2005(已结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全国社科规划办,2006-2010(已结项)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史》(汉代散文部分),教育部,2010-2012(在研)2000年以来成果获奖情况2005年《汉代经学吸纳阴阳五行说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获大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汉代经学与文学》,获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