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docx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docx

吉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吉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A项不属于四大发明,故A项正确。2、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错误的是()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C.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答案:D解析:D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此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尚未开始,D项表述错误。故D项当选。A、B、C三项均正确。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答案】B【解析】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航行的安全与准确性,是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技术前提之一。其他三大发明虽然也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直接关联于新航路开辟的是指南针。4、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倭寇侵扰B.促进国内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扩大对外贸易【答案】A【解析】明朝初期由于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倭寇骚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海禁政策来限制对外交往,防止倭寇利用海上通道进行侵扰。尽管海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经济结构,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的外部威胁。5、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唐太宗时期,实行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D.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取消节度使、设立转运使等答案:B解析:A选项中,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C选项中,科举制是隋炀帝时期开始实行的,不是唐太宗;D选项中,取消节度使、设立转运使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在北宋时期实施的。因此,B选项正确。6、题干:下列关于世界现代史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和约签订B.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南北战争爆发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D.美苏冷战开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解析:A选项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1914年,俄国十月革命在1917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在1919年;B选项中,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在1775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1789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在1861年;D选项中,美苏冷战开始于1947年,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在1957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1968年。因此,C选项正确。7、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淞沪会战【答案】B【解析】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促成了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8、清朝晚期,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推翻清王朝统治B、学习西方文化C、加强海防和边防D、实现工业化【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增强军事力量,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自强运动加强海防和边防,而非彻底的政治变革或完全的工业化进程。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工业项目,但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国防能力。9、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共分为纪、表、志、论四部分,以纪为主。C.《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由司马光所著。D.《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地理志通史,由班固所著。答案:A解析:《史记》确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它包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以纪为主,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余年的史实。选项B中的“志”应为“书”,选项C中将《史记》与司马光混淆,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而《资治通鉴》才是纪事本末体通史。选项D中将《史记》误认为是地理志通史,实际上《史记》中也有地理志的记载,但它并非以地理志为主。10、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C.辛亥革命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