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doc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录内容摘要一、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一)学习方面……………………………………………………………………………1(二)人际方面……………………………………………………………………………5(三)生活方面……………………………………………………………………………6二、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原因……………………………………………………7(一)家庭因素……………………………………………………………………………7(二)学校因素……………………………………………………………………………7(三)社会因素……………………………………………………………………………8三、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9(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9(二)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9(三)教育孩子与挫折作斗争…………………………………………………………9(四)与家长配合教育…………………………………………………………………10(五)净化学习、活动环境……………………………………………………………10(六)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10参考文献试论如何对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则更加有利于人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少年儿童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为我们所关注。因为健康的心理将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及全面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时除了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面对现代少年儿童日益出现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从少年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谈起,逐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引导教育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方法。关键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引导教育、配合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把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提高到现代人所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加重了人的心理负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少年儿童,没有健康的心理,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更不能面临社会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一段时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对HYPERLINK"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5%84%BF%E7%AB%A5%E5%BF%83%E7%90%8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t"_blank"儿童心理HYPERLINK"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B4%A0%E8%B4%A8%E6%95%99%E8%82%B2&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t"_blank"健康教育的忽视甚至不良影响,至使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其他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让人忧心忡忡。时代的责任感在无情地鞭笞我们,无数的事实也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我自执教以来,一直关注着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总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孩子们走向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使他们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一、少年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人们习惯认为: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天真烂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社会责任和思想负担,因此,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方面1、厌学心理,提起学习就头疼,不逼不学习,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思想比较严重。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没有求知欲望。2、浮躁心理,轻浮急躁,学知识不愿深入,不求甚解,只停留于表面的现状。3、自卑心理,在接连的比赛、考试失利以及其他种种挫折的打击下,逐渐丧失斗志,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自叹自怨、自暴自弃,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和恶性循环,致使学习一蹶不振。(二)人际方面1、自大心理,惟我独尊,目中无人,不谦虚,不谨慎,不容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