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临床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尊重科学,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2.具有坚实、宽广、全面、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中医内科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自主研究中医内科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3.掌握医学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4.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沟通交流能力。6.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信息利用能力。7.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2.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3.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疾病的研究4.中医药防治老年疾病的研究5.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6.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的研究7.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8.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3年。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123公共学位课马列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7241必修第一外国语(英语)12051专业学位课内伤杂病辨治规律与原著研究5131必修外感热病辨治规律与原著研究5131中医内科学现代研究10261必修课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5131必修西医诊断学研究进展6841选修课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方法学5131选修2门以上(含2门)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学3421生理学实验方法学3421病理学实验方法学3421中医证候与诊法研究进展3421为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博士生本科专业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不少于2门。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学院、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科学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做好言传身教,不断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的水平。2.课程教育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期完成。课堂教学可采取教学、自学、学术讲座、研讨、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导师授课、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导师在培养计划表中列出所需阅读文献,要求研究生阅读,考核方式可采用文献阅读记录(心得)和专业小论文的形式。3.临床实践研究生应有不少于6个月时间从事临床轮转,跟导师不少于3个月,相关科室和辅助科室各不少于1个,临床轮转结束后,需进行二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考核。4.中期考核第四学期末,由学科(科室)、专业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做好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其政治思想表现及课程学习、临床、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凡合格者可进入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不合格者中止培养或延长培养时间。中期考核评定标准为合格、跟踪培养与不合格三类。5.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一学年内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应作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应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层次明晰,对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有较大的价值。博士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定实施办法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6.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硕士专业课的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讨论、开设专题讲座及少量的课堂教学任务等,由教研室(科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7.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三年内至少参加12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在读期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省级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不少于2篇(论文刊物符合学院制定的刊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