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临床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尊重科学,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和发扬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能独立承担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培养具备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优秀中医内科应用人才。3.掌握医学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4.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沟通交流能力。6.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2.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3.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研究;4.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5.中医药防治呼吸疾病的研究。6.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7.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8.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9.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研究10.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11.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3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123专业学位课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1206.02内经学及其研究905.0金匮要略及其研究724.0温病学及其研究724.0伤寒论及其研究724.0必修课中医药文献检索362.0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634.52中医基础理论研究633.52方药配伍方法学543.0中医诊法研究633.52选修课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3622保健与体育3622中医各家学说543难经学术思想研究452.52医古文5432中国医学史3622除限选课以外,其余选修课可不选或根据自身特点,在不影响临床实习前提下,经导师同意,再选修1门,以满足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的需要。五、培养方式与方法实行研究生处、学院(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一).德育教育采取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道德素养。(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学习方法。课程结束时,均应考核评定成绩。(三).临床能力培养1.基本要求按住院医师培养方式轮转,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进行严格的临床训练,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操作技能,临床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临床轮转结束后,进行二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考核,2.具体时间安排(共26个月)导师所在本专业科室(门诊、病房)9个月,与研究方向相关学科的轮转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7个月,急诊1个月,医技科室3个月,机动6个月,每周进行1—2次随师门诊或查房。本专业科室(指三级学科)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应尽可能放在临床轮转的后期,便于导师与本专业科室协商,统一安排临床轮转和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也便于学生撰写论文。3.轮转要求(1)轮转期间尽快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情况。完成合格住院大病历书写不少于100份,参加危重病人抢救不少于20例次,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不少于5次,参加业务讲座不少于20次,并带教本科学历实习医师不少于5人次。(2)在病房工作期间,主管床位不少于5张,在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诊断、治疗和实际操作技能。(3)参加轮转科室的一切业务活动及政治活动,必须参加科室值班,由所在科室负责考勤。(4)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学习期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5)进入本专业临床轮转后,应同时进行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①临床训练:研究生进入本专业的病房、门诊轮转期间应加强三基训练,轮转结束达到临床高级专业人才水平。②科研能力培养:导师以及指导小组成员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指导研究生正确选题,进行科研设计,按时开题,完成论文的临床观察,积累临床资料。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③教学能力的培养: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工作(含科室小讲课)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4.考核临床理论采取综合笔试,临床业务技能采取口试、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