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doc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摘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又常混的四种艺术手法。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又有那些区别?很多考生对这个问题迷惑不解。本文试图做一点粗浅的探讨。【关键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异同一、分析论述(一)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同或者相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突出主要形象的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就是利用次要形象“桃花潭水”从正面来突出主要形象“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又譬如,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利用天台山之高,从正面突出天姥山的巍峨。反衬,即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者相异的次要形象,通过对比,从反面突出主要形象。如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属此类。又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百丈冰”的极寒反衬花枝凌寒不屈的俏美挺拔。又譬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祝福》)鲁迅在《祝福》的结尾写鲁镇祝福的氛围,实际上是为了反衬祥林嫂死去之悲。譬如: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答:【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二)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即是把权贵的奢靡和百姓的悲惨作对比,强烈突出当时的政治腐败和贫富悬殊。再如:(20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的手法。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尽管都涉及到两者对比,但是对比的功能和目的不同。衬托的双方有主宾之分,宾这一方存在只是为了起到突出主的这一方的作用;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第三者。说通俗点,我们用A和B代指对比的双方,那么在“衬托”中,A和B对比是为了突出A或者B;在“对比”中,A和B对比是为了突出第三者C。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把权贵生活之奢靡与百姓生活之水深火热对比,突出政治的腐朽(第三者)。这就是对比,而不是衬托。(三)烘托烘托本是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轮廓的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之艺术,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技法。又叫做烘云托月法。所以,烘托离不开侧面。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譬如: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又如:李白有《听蜀僧睿弹琴》一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听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诗末两句写由于专心听琴,不知不觉间,碧山已为暮色笼罩,秋云也重重地暗下来。它从一个侧面烘托出蜀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再如: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