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作者简介二、课文翻译(一)课文翻译(二)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道识别人。”樊迟还不能透彻理解。孔子说:“推举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转化为正直。”樊迟(从孔子那儿)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推举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呀?”子夏说:“这是(意义)丰富而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课文翻译(三)本篇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仁”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集中表现。如“爱人”、“恭”、“敬”、“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是我国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有不少语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兼爱《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宋国大夫。早期曾“学儒家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创立了与儒家学派相对立的墨家学派,门徒众多,重视实践,不避危险。墨子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先秦诸子中,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1.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2.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孟子》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南)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今传本有七篇。中心论点:“保民而王”。第一部分:提出“保民而王”中心论点,统领全篇第二部分:论说“保民而王”的内在根据是人的“不忍之心”。第三部分:论说“保民而王”的现实途径在于“推恩”。第五部分:提出保民而王的根本措施是“制民之产”并进而阐述了制民之产的基本内容。本文最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这一思想的要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以民为本:王道仁政的核心思想(二)仁爱之心:王道仁政的内在依据(三)制民之产:王道仁政的根本措施1.善于论辩,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善于运用比喻、寓言来说理。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呼告、反问等修辞手法。4.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老子》二章《老子》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是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对而产生,难和易相对而成立,长和短相比而显现,高和下相对而依存,音和声相从而和谐,前和后相随而有序。因此圣人用“无为”处理事务,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听任万物生长而不替它们开始,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正由于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天的“道”,不是像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抬高一些,力太大了就减一些,力太小了就加一些。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的“道”却不一样,是减少不足的而送给有余的。怎么能把有余的送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所以圣人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他不愿意显现自己的贤明。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第二章论述“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损不足以奉有余。”而圣人是按“天之道”行事的,所以能“有余以奉天下”。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全书81章,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的语言无所修饰,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