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数学竞赛《提优教程》教案第24讲_三角不等式.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江苏省数学竞赛《提优教程》教案第24讲_三角不等式.doc

2012江苏省数学竞赛《提优教程》教案第24讲_三角不等式.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讲三角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三角函数的不等式叫做三角不等式.三角不等式首先是不等式,因此,处理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如配方法、比较法、放缩法、基本不等式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也是解决三角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其次,三角不等式又有自己的特点——含有三角式,因而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图像特征、三角公式及三角恒等变形的方法等都是处理三角不等式的常用工具.A类例题例1已知、为锐角,且,求证对一切,有分析要证的不等式两边均为指数式,且指数相同,可考虑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因此首先应比较与的大小,而函数的单调性与α的符号有关,可分情况讨论.证明(1)若x>0,则,则,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即,又x>0,故有.(2)若x<0,则,则,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得,即,又x<0,故有.说明比较不同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大小,可先化同名,再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比较,而一组的诱导公式是实现正、余弦转化的有力工具.例2已知,试比较和的大小.分析两个式子分别含有与的三角函数,故可考虑都化为的三角函数,注意到两式均为正,可考虑作商来比较.解法一=,∵,所以当,即时,上式有最大值1,当且时,上式总小于1.因此,当时,=;当且时,.解法二设,由得,故,则,,于是有-=因此,当时,=;当且时,.链接本题用到以下两组三角公式:(1)半角公式(2)万能公式:;;例3已知,求证:cos(sinx)>sin(cosx)分析一从比较两数大小的角度来看,可考虑找一个中间量,比cos(sinx)小,同时比sin(cosx)大,即可证明原不等式.证法一(1)当时,显然cos(sinx)>sin(cosx)成立.(2)当时,,,则cos(sinx)>0>sin(cosx).(3)当时,有0<sinx<x<,而函数y=cosx在上为减函数,从而有cos(sinx)>cosx;而,则sin(cosx)<cosx,因此cos(sinx)>cosx>sin(cosx),从而cos(sinx)>sin(cosx).分析二cos(sinx)可看作一个角sinx的余弦,而sin(cosx)可看作一个角cosx的正弦,因此可考虑先用诱导公式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证法二当时,有0<sinx<1,0<cosx<1,且sinx+cosx=,即0<sinx<-cosx<,而函数y=cosx在上为减函数,所以cos(sinx)>cos(-cosx)=sin(cosx),即cos(sinx)>sin(cosx).x在其他区域时,证明同证法1.说明(1)本题的证明运用到结论:时,,这是实现角与三角函数值不等关系转化的重要工具,该结论可利用三角函数线知识来证明.(2)证法一通过中间量cosx来比较,证法二利用有界性得sinx+cosx,再利用单调性证明,这是比较大小常用的两种方法;(3)本题结论可推广至.情景再现1.在锐角△ABC中,求证:.2.已知,,求证:.3.当时,求证:.B类例题例4在中,证明:分析一本题中有三个变量A、B、C,且满足A+B+C=180°,先固定其中一个如角C,由于A+B=180°-C,故对不等式的左边进行和差化积,将其转化为与A-B有关的三角函数进行研究.证法一我们先假定C是常量,于是A+B=C也是常量.,显然,对于同一个C值,当A=B时,上式达到最大值.同样,对同一个A或B,有类似结论;因此,只要A、B、C中任意两个不等,表达式就没有达到最大值,因而,当A=B=C=时,有最大值,∴原不等式得证.说明不等式中含有多个变量时,我们往往固定其中部分变量,求其他变量变化时,相应表达式的最值,这种方法称为逐步调整法.分析二即证,观察左边的形式,从而考虑用琴生不等式进行证明.证法二函数是区间(0,π)上的上凸函数,从而对任意的三个自变量,总有,等号当时成立.因此有,从而有,因此原不等式成立.说明本方法是利用凸函数性质解题,三角函数在一定区间内均为凸函数,因此很多三角不等如均可利用凸函数的性质证明.链接关于凸函数与琴生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凸函数定义:函数f(x)如果对其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都有如下不等式成立:f()≤[f(x1)+f(x2)],则称f(x)是下凸函数,等号当x1=x2时成立.如果总有f()≥[f(x1)+f(x2)],则称f(x)是上凸函数,等号当x1=x2时成立.x1x2MPQx1x2MPQ其几何意义是,不等式①表示定义域中任意两点x1、x2,中点M所对应的曲线上点Q位于弦上对应点P的下面,不等式②则有相反的意义.定理:若f(x)是在区间I内的下凸函数,则对区间I内的任意n个点x1,x2,…,xn,恒有f()≤[f(x1)+f(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