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气相色谱法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气相色谱法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油品分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日常油品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打击假冒伪劣油品等犯罪行为,对于维护油品市场,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我国油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油品质量的安全监督,既可以准确把握油品市场情况,还可以发展油品品牌,发展民族经济。油品分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油品分析方面,常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就是气相色谱分析法,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鉴别油品质量,对油品进行安全评估,保障油品产业的安全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气相色谱法进行油品的研究与分析,探究气相色谱法在油品分析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指明油品分析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油品分析;研究应用生活中的油中总是含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杂质,而这些杂质很容易引起相应的油品污染。这也是油品分析这门科学产生的原因。所谓的油品分析就是通过科学手段检测油品中所含有的水分与金属污染物,从而判断油品是否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情况,并将这些油杂质分离出来,实现油品的安全。油品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油品更换日期,保护相关设备的安全性能,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人体生命健康。在油品的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我们在摘要中提到的气相色谱法,这是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油品分析科学手段,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探明油品中的杂质与安全隐患,实现我国油品的循环利用与安全生产。一、气相色谱法的构成与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色谱柱体、色谱调制器与色谱检测器,这三部分分工合作,共同实现油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分析。色谱柱是气相色谱分析法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第一根色谱柱厚膜高效型的色谱柱,因为比较细小,又被成为毛细血管色谱柱,升温速率比较缓慢。第二根色谱柱是细内径短柱,色谱柱构造简单,但是功能突出。调制器主要起到色相的调制作用,他通过捕捉第一根色谱柱上的馏分来获取信息。气相色谱中的检测器反应速率非常快,数据采集在100HZ左右。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是FID型检测器,采集速率在200HZ左右,检测效果十分理想。二、气相色谱法在有品分析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常见的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质,单是成分上就含有一万种以上,我们在进行油品分析时就需要用到气相色谱法。目前在石油产品的检测中,气相色谱法应用十分广泛。1.在烃类油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前面提到过石油产品含量十分杂,成分众多,含量占较大比例的就是烷烃和烯烃等化合物。这时候采用气相色谱就很容易的实现了杂质化合物的检测与分离。通过使用气相色谱,石油中的饱和烃、单环、二环芳烃均被分成了明显的单独区域。通过气相色谱显示,一次实现油品中苯、甲苯、总芳烃等物质的分离与准确定量。2.在硫化油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原油中含有一定的硫化物质,而这些硫化物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如何在使用油品时将这些腐蚀性比较大的硫化物质提取出来就需要使用到气相色谱。一般来说,原油中硫化物质的含量在0.05%――14.00%之间范围,这些硫化物质种类比较繁多,常见的有硫元素、二硫化物、硫醇、硫醚等等,中国科学院最早利用气象色谱法对这些硫化物进行了有效的分离。通过单独建立的直接进样实现原油中所有硫化物质的分离与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经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分离后的原油中硫化物的含量小于4.17%,分离效果十分明显。三、气相色谱法的油品分析实验下面我们主要通过具体实验来分析气相色谱法对柴油进行的油品分析。主要检测原理就是柴油样品在进入到色谱柱后根据不同的成分对色谱柱的吸附性不同,这样实现柴油中各组成按不同的顺序从柴油中分离出来。而检测器主要针对油品的定量与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出峰先后从而确定各组成成分的名称,成分含量可以根据锋面的面积来进行进一步的确定与分析。1.主要的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实验的色谱仪型号为Agilent6890N,检测器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FID氢焰离子检测仪器,还有内径在0.2――0.5mm之间的微型色谱柱,样品是1ml左右的日常柴油。2.前期实验的条件分析首先我们要进行气相色谱操作中的条件分析,注意进样的方式,如果是分流化进样,那么需要的气化温度要在220摄氏度左右,而检测器的温度要高于气化温度100摄氏度以上。前期主要采用程序式升温的方式,初始设定温度为80摄氏度左右,大约持续升温十分钟之后,温度继续上升,保持在每分钟10摄氏度左右,当升温至200摄氏度时停止加热升温。但是要保持20分钟左右的恒温。这时检测器检测到的Air300ml每分钟,氢气的流量是30ml每分钟,这时候内径中的0.2――0.5mm的载气体是高纯度的氮气,分流达到的比例是100比1。3.实验步骤分析首先我们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