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堂练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堂练习.pdf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堂练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如图,在Rt△ABC中,∠C=90°,BC=3,AC=4,那么cosA的值等于()A.B.C.D.2.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B.C.D.33.如下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A.B.C.D.4.在Rt△ABC中,∠A=90°,AC=a,∠ACB=θ,那么下面各式正确的是()ABC.D.5.如图,点E、F分别为正方形ABCD中AB、BC边的中点,连接AF、DE相交于点G,连接CG,则cos∠CGD=()A..B.C.D二、能力培优6.在△ABC中,∠A=120°,AB=4,AC=2,则tanB的值是_______7.直角三角形ABC中,若tanA=,则sinA=______8.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的格点上,则cosA=.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等于.10.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O的圆心在格点上,则∠AED的余弦值是.11.如图,在网格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将四边形ABCD绕坐标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得到四边形ABCD.111112题图11题图【小题1】写出点D的坐标_________,点D旋转到点D所经过的路线长__________;11【小题2】请你在△ACD的三个内角中任选二个锐角,若你所选的锐角是________,则它所对应的正弦函数值是_________【小题3】将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四边形ABCD,若点D(4,5),画出平移后111122222的图形.12.如图:把一张给定大小的矩形卡片ABCD放在宽度为10mm的横格纸中,恰好四个顶点都在横格线上,已知α=25°,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精确到1mm,参考数据:sin25°≈0,cos25°≈0.9,tan25°≈0.5).三、拓展提升1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点E(4,n)在边AB上,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且tan∠BOA=.(1)求边AB的长;(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n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将矩形折叠,使点O与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x,y轴正半轴交于点H,G,求线段OG的长.参考答案2.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A3.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B4.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分别求解,再进行判断即可.故选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5.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答案:D7.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答案:8.知识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2,AD=4,cosA=,故答案为:.考点:1、勾股定理;2、三角函数9.知识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10.知识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ED与∠ABC都对,∴∠AED=∠ABC,在Rt△ABC中,AB=2,AC=1,根据勾股定理得:BC=,则cos∠AED=cos∠ABC==.考点:1.圆周角定理;2.勾股定理;3.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1.知识点:弧长的计算、作图-平移变换、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答案:【小题1】(3,一l),π【小题2】∠ACD,(或∠DAC,)【小题3】画出正确图形(见图D4-1)12题解析:解:(1)如图:点D的坐标为(-3,1),∵将四边形ABCD绕坐标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得到四边形ABCD1111∴点D1的坐标为:(3,-l),由勾股定理得:OD=∴点D旋转到点D1所经过的路线长=π;(2)∠ACD,(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