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多篇】[前言]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教学目标: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教学理念: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3。揭示学习内容: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板书:遨游汉字王国。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2。提出阅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4。汇报交流。(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1)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2)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①。自渎活动建议。②。汇报交流。(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四。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五。工作优化设计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板书:有趣的汉字。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一)字谜竞猜。1。提出活动要求:(1)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2)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2。活动开始(1)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字谜举例:①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②三匹马。()(2)抢答题: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3)附加题: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3。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4。畅谈感受,体验乐趣。(1)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2)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5。小结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二)谐音示图1。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1)读一读。(2)说一说谐音的有趣。(3)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古诗,对联)2。畅游谐音园。(1)歇后语。一学生说歇后语前半句,其他学生说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谐音字。(2)笑话。①指名说笑话。②说说笑点在何处?(3)古诗。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②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4)对联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