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猫巷****志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综合检测(四)(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三冗”问题解析:选D。材料“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反映了北宋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财政负担沉重,故D项正确;北宋经济并未衰退,农业、手工业、商业均有发展,故排除A项;起义频繁不是北宋财政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北宋有“冗兵”特点,不是兵力不足,故排除C项。2.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的出现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导致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解析:选A。材料表明北宋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宋英宗时财政支出比财政收入大很多,可见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故选A项。B项内容符合北宋的社会现实,但却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危机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具体的财政支出的项目,排除D项。3.“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冗兵现象突出D.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反映的是北宋西北党项族和北部的契丹族严重威胁北宋政权的安全,故D项正确;材料显然是民族矛盾不是阶级矛盾,也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故A、B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北宋士兵过多的现象,故C项错误。4.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A.青苗法B.均输法C.盐铁专营D.市舶制度解析:选A。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A项。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废除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改革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人才上。这说明()A.看到科举制存在的弊端B.改革只注重品行和学识C.否定了科举制度的存在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改革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人才上”推知王安石已经看到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僵化死板的弊端,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推知选拔更重视真才实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推知王安石只是改革科举而非否定科举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改革了科举制度的内容,并未涉及地方教育,故D项错误。6.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选B。依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原来三个机构的分工合作与相互制衡,统一到一个机构处理事务更为高效。这说明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故B项正确。7.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的主要依据是()A.他在青少年时代学以致用,立志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B.他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C.他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百折不挠D.他屡次进谏,终被起用为宰相解析:选C。王安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推进变法,百折不挠,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给人留下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印象,故被称为“拗相公”,故C项正确。8.关于王安石变法对农民的影响,今天史学界仍然存在极大的分歧,有的史学家认为变法起到了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的史学家认为很多措施实际上是扰民。对此,你认为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应持怎样的立场()A.封建大官僚大地主阶级B.封建小农阶级C.客观立场,综合看待D.封建中小地主阶级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综合调节了封建国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