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及博物馆的专门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二、研究方向1.区域(三峡、西南)考古与历史文化2.博物馆学3.美术考古4.科技考古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四、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81考试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362考试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362考试2外语1444考试1-2学科必修课中国史研究(赵昆生、常云平)543考试11.共计16学分。2.一级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学习4门相同课程。3.二级学科各方向研究生学习2门相同课程。世界史研究(邓晓、冀伯祥)543考试2史学理论与方法(刘力、沈双一)543考试2中国考古学(武仙竹)543考试1中国博物馆学(孔令远)543考试2专业外语361考试1非学位课公共选修课教育学201考查3研究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和第二外语,需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心理学201考查3第二外语(日语、俄语)401考查3学科选修课中国书画艺术(邓晓)201考查11.研究生需选修不少于7门7学分的非学位课程。2.研究生可跨学科选课。3.选修课程需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西南考古(杨华)201考查2考古学方法论(蒋刚)201考查2巴文化考古研究(杨华)201考查3三峡文化研究(邓晓)201考查2中国青铜艺术(蒋刚)201考查1古文字学(孔令远)201考查3科技考古(武仙竹)201考查2补修课程历史文献选读80考试1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需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记录成绩,不计学分。博物馆陈列设计36考试2文化遗产概论36考试1六、必修环节内容学分考核方式基本要求学术创新活动1考查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1考查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工作量达到15天及以上。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1考查要求硕士生在开题前提交一份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不少于4000字的书面文献综述。硕士生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案等形成开题报告。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七、中期考核按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以硕士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和论文开题后,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经过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八、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正式撰写前,必须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开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及创新点、计划进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完成。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不低于3万字。学位论文内容应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学科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为重庆师范大学的论文至少1篇,或专著1部,硕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硕士生署名第二作者。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三是学位论文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盲审评阅、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答辩专家的组成及答辩程序、答辩要求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九、毕业与学位授予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