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上盖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风扇上盖课程设计.doc

电风扇上盖课程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XX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部分)姓名: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成0802座号:26号实习日期:2011-12-12指导教师:目录一、塑料成型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32、PP的性能分析……………………………………………………………....33、PP注射成型过程…………………………………………………………....4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42、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确定………………………………………………..5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5三、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的设计………………………………………………………………..62、分流道的设计………………………………………………………………..73、浇口的设计…………………………………………………………………..8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8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9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9五、模架的确定…………………………………………………………11六、脱模推出机构及排气系统的设计…………………………………11七、冷却系统的设计1、冷却介质……………………………………………………………………122、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12八、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13九、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绘制……………………………………………13一、塑料成型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mm,塑件外形为深腔圆筒形,内孔凸台有五个加强筋,塑料熔体流程长度虽较长,但成型的材料是成型性能较好的PP,适合于注射成型,如下图所示:(2)精度等级塑件内外表面的粗糙度不同,外表面Ra=0.4um,内表面Ra=0.8-1.6um。(3)脱模斜度塑件材料为PP,属结晶型聚合物,成型收缩率为1%-1.5%,查相关表可取型芯型腔的脱模斜度为0.5°。2、PP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2)成型性能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方向性明显.低温高压时尤其明显,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留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5)特定条件下容易分解。3、PP注射成型过程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PP在熔融状态下,用升温来降低其粘度的作用不大。因此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应以提高注塑压力和剪切速率为主,以提高制品的成型质量。成型过程应注意一下几点:1.PP的熔体粘度低,成型加工性能良好,一般成型温度控制在180~280度,最高不超过315度。2.注射压力控制在60~100MPa。3.模具温度根据制品的性能和要求确定。一般模具温度高,制品的结晶度高,刚性大,收缩率大,透明性下降,反之结晶度低,制品韧性大,收缩率小,透明性好。浣熊情况下模具温度控制在40~80度。4.PP在成型时还要注意高温熔体尽量避免与空气和铜接触,否则易引起PP氧化而变色。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电风扇上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位置,其分型位置如下图所示:2、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确定(1)型腔数目的确定该塑件为未标注公差尺寸塑件,查表取塑件精度等级为IT5级,公差值为0.12mm,该塑件为大批量生产,可采取一摸多腔的结构形式。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大小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各种成本费等因素,初步定为一模两腔结构形式。(2)型腔排列形式确定多型腔模具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布置,且要力求紧凑,并与浇口开设的部位对称。由于该设计选择的一模两腔,故采用直线对称排列。(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由以上分析,模具设计为一摸两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