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地铁上盖日月光中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房地铁上盖日月光中心.doc

中房地铁上盖日月光中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铁上盖-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入研究,积极探讨地铁上盖建筑各项技术,近年来参与了多项地铁上盖项目,承接了静安凤凰苑、香港新世界、旭辉商业广场、日月光商业中心等地铁上盖项目建筑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中房建筑组织公司专业技术团队编成《地铁上建筑综合体总结》。目前已建成的卢湾区日月光商业中心是国内首个超大型地铁上盖城市综合体。在该项目设计中,中房建筑承担了全部的建筑设计工作、地铁部分的结构设计及其它专业的配合工作,成为城市中心最具影响力的地铁上盖标志性建筑,在上海及至全国地铁上盖建筑方面占据核心竞争力。项目案例:日月光中心广场国内首个建成的超大型地铁上盖综合体,项目位于徐家汇路、瑞金二路交汇处,轨道交通9号线斜穿基地,打浦路站的站厅、站台设于本物业中。其中一幢超高层办公楼45965平方米,二幢高层公寓式办公楼19560、19154平方米,商业裙房95739平方米,地下建筑126601平方米;总高145米,办公楼高99.5米,裙房高24米,地下深26.27米。项目难点:人流组织作为一个与地铁融合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在人流的组织上是一个难点。对于商业人流,本项目在地下2层设置地铁出入口和地下通道,并与周边地块(如金玉兰广场、海信广场等)相连,形成地下路网;同时地上3层预留人行天桥,届时也将与周边物业相连,形成空中连廊,使整个区域商业形成联动。办公人流方面,本项目分别在徐家汇路和瑞金二路沿线设置专用底层大堂,坐直达电梯上至6楼的屋顶花园后进入办公大堂,与商业人流互不干扰。针对交通人流(主要为地铁人流),本项目共设置了4个独立出入口,可直达地面,或通过地下2层的下沉式广场进入商场。车流组织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本项目的商业价值,地面不设停车区和等候区,出租车均停在地下1层专用区域,乘客可在下车后直接进入商场;社会车辆停在地下3层,坐电梯可直达商场或办公楼;另外,考虑到市中心的交通状况,地下1层还设有专门的卸货区,共货车临时停靠。消防安全本项目的地下建筑面积达到了135000平方米,这么大体量的地下商业建筑,这在消防安全上确实是一个难点。规范要求对大于2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建筑要有严格的防火分区,因此本项目通过采用地下商业街的设计实现了消防分隔,但又不露痕迹;另外,考虑到地铁的特殊性和防火安全,在设置上要求相对独立,但同时又要提升地下商业价值等因素,本项目通过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设计难点。不均匀沉降考虑到本项目为上海地区,乃至软土地区第一个高层建筑群与地铁整体无缝连接的上盖综合体,大体量上盖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本项目在桩基处理上,选择产生沉降量较小的桩端持力层,并采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提高桩身质量,有效地控制了超高层桩基的绝对沉降量。噪声与震动同样由于本项目与地铁站的无缝设计,地铁的运行将会对上盖建筑产生的震动和噪声将直接影响到本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运用了力学原理,调整地铁车站的质量比,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地铁运营对上层建筑的震动和噪声影响;另外,通过在地铁进出站口两端设置了橡胶减震带,进一步地降低了噪声的传递。渗漏本项目中大量的地下空间,如何做到有效的减少渗漏对地铁和商业设施的影响,确实是我们在项目设计中的难点。因此,我们考虑在地铁车站与物业地下室间不设永久沉降缝,实现了地铁与物业地下室的整体无缝连接,有效地减少了漏水概率,使本项目的抗渗漏性能比规范要求的提高了数倍;另外,我们采用了岩棉加膨胀土的防水毯技术,并改进防水毯设计节点,永久性地解决了防水问题。施工进度本项目工程量大,开发时间紧,协调部门众多,从设计到建成只有4年时间。因此必须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技术手段,通过与施工单位的协调与沟通,本项目采用一次开挖的深基坑施工,通过结构分区,设置后浇带与施工缝,分块施工,成功地解决了地铁与上盖建筑共同设计、共同施工的技术难题。经济性项目经济性不仅是开发商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针对本项目的超高层C楼,我们采用了钢管框架柱,与普通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柱减少了断面尺寸,增加了建筑物有效使用面积,并使建筑空间效果得到提升;配合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柱新型节点,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有效地保证了安全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