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一)一、概述(二)一、概述(三)二、临床研究的总体考虑二、临床研究的总体考虑二、临床研究的总体考虑由于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大毒性,为避免健康受试者遭受不必要的损害,初次进入人体的I期研究一般应选择肿瘤患者进行。在临床上已经具备公认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法的情况下,肿瘤患者应当采用标准治疗方法作为一线治疗,标准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时候,患者才能参加试验药物的临床试验。因此,出于伦理的要求,通常新的抗肿瘤药物首先在对标准治疗无效或失败的患者中进行,在获得对三线或二线治疗的肯定疗效后,再逐步向一线治疗推进。对某些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预期与一线标准治疗联合可能获得协同效果,可能进行与一线标准治疗联合方案的临床试验,此时可选择初治患者进行。在某些瘤种中已经明确手术后辅助化疗有利于降低手术后转移复发,新辅助化疗和同期放化疗在一些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为抗肿瘤药物的多方面应用提供启示,因此在已肯定药物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后,可在适宜的阶段开展临床试验,探索新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的方式,为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通常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给药方案密切相关,不同的给药方案(如给药间隔和给药剂量等)可能产生不同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edToxicity,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tedDose,MTD)。对于细胞毒类药物而言,在毒性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给药的剂量达到最佳疗效,因此临床研究早期宜尽可能对不同的给药方案进行探索,找出能够获得最大疗效且耐受性可以接受的给药方案。对新型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而言,其给药方案的探索可能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的方法。由于肿瘤单药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肿瘤药物多采用联合治疗,通过毒性不完全重叠的化合物联合或者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完全重叠的化合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在可接受的毒性水平增加抗肿瘤活性的目的。新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药物的开发也提供了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比如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的联合治疗。有些靶向治疗药物单药疗效很低,但联合治疗可明显增强疗效,因此在早期临床研究,甚至临床前研究中考虑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药物早期研究中未能显示出充足的单药活性时,应考虑是否可以进行此方面的研究。通常一种抗肿瘤药物可能不只是对一个瘤种有效,也不可能对所有瘤种都具有同样疗效。因此,在临床前药效研究中,应参考同类化合物或作用机制相似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多地进行药物的抗瘤谱的筛选。在早期探索性临床试验中,也应参考临床前研究结果选择多个瘤种进行临床研究,以获得该药物对不同瘤种敏感性的初步结果。Ⅲ期研究再针对某个或几个相对敏感、最具开发价值的瘤种进行大样本确证性试验,获得肯定疗效后,再选择其他潜在的有效瘤种进行研究。基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特点,在其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对其适用人群和给药方案进行优化,对一种新抗肿瘤药物适用人群和给药方案的探索和优化可能是无穷尽的,申请人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获得所有数据后再进行注册申请。可行的办法是在充分考虑药物的目标人群,目标适应症的发病情况和治疗现状,新治疗手段在该病治疗中的地位,同类药物的开发情况等因素后,拟订周密合理的临床开发计划来安排临床试验的进度,选择可行的最有潜在开发价值的适应症和给药方案进行大样本的确证研究先获得上市许可,再考虑上市后进行扩大适用人群,优化给药方案的研究。关于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的具体临床研究要求可参见《已上市抗肿瘤药物增加新适应症的技术指导原则》.(一)Ⅰ期临床试验(二)Ⅱ期临床试验(三)Ⅲ期临床试验(一)Ⅰ期临床试验(一)Ⅰ期临床试验1.研究目的(一)Ⅰ期临床试验2.受试人群的选择(一)Ⅰ期临床试验2.受试人群的选择(一)Ⅰ期临床试验2.受试人群的选择(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起始剂量(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起始剂量(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起始剂量(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剂量递增(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剂量递增(一)Ⅰ期临床试验3.给药方案--给药间隔(一)Ⅰ期临床试验4.毒性反应观察和评价(一)Ⅰ期临床试验5.药代动力学研究(一)Ⅰ期临床试验6.疗效观察和评价(一)Ⅰ期临床试验7.试验结束或中止(一)Ⅰ期临床试验8.Ⅰ期临床试验的总结(二)Ⅱ期临床试验(二)Ⅱ期临床试验1.研究目的(二)Ⅱ期临床试验2.试验设计(二)Ⅱ期临床试验2.试验设计(二)Ⅱ期临床试验2.试验设计(二)Ⅱ期临床试验3.受试人群的选择(二)Ⅱ期临床试验4.给药方案(二)Ⅱ期临床试验5.疗效观察和评价(二)Ⅱ期临床试验6.安全性观察和评价(二)Ⅱ期临床试验7.试验的结束或中止(二)Ⅱ期临床试验8.Ⅱ期试验结果的总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