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学生科学前概念转变干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杨伟一、课题的提出2010年,本人申报、立项了市级个人小课题《小学生“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学生关于“地球”模块相关前概念的探查研究》,此个人小课题作为本人主持的省教科所规划课题《基于小学“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学生科学前概念的探查及干预研究》的子课题,顺利完成了结题工作。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探查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程序和方法,并已经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了课题研究中去,探查了小学生关于“地球”概念的前概念。如何针对学生存在的科学前概念更好地设计教学,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完成教材设定的任务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转变学生的前概念是我面临的另一个实际问题。二、课题名称及界定(一)课题名称:小学生“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学生科学前概念转变干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二)概念界定:1.做中学:源自法国的“动手做”。做中学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2.前概念:前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接受重视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是一些与科学知识不尽一致或相悖的观念和规则。3.干预策略:科学前概念普遍具有简单、零碎、朦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特点,导致了学生科学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有利于学生科学前概念转变的教学方法、手段即为干预策略。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首先提出来的。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活动中所蕴含的科学含义的理解,造成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有不同的水平层次。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或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3.主体教育理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等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认识、经历及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四、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关于学生前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很稀有的。安徽芜湖市绿影小学于2007--2010年实施的课题《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概念发展探查及教学干预的研究》对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概念发展探查及教学干预进行了研究,但没有见到相关的成果和经验。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在课题《科学课中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2011.12.5)中提出,转变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策略有三: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展现真实的概念水平;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用好学生的科学前概念;重视对概念解释进行筛选,让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如何让教学的策略更加恰当,让干预的方式方法更加有效,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五、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2.干预学生前概念,实现概念转变的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运用恰当的策略干预学生的前概念,实现科学概念的建构2.探寻出有利于学生前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设计(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针对学生已有前概念的探查结果,有目的地设计问题和实验操作,探寻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指导今后的教学。2.将探寻出的干预策略推广到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帮助更多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转变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上网搜索相关研究课题,了解了关于学生前概念转变的已有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二)教育调查法利用探查工具,探查学生基于“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前概念,并进行整理。(三)行动研究法针对前阶段已经探查出的学生相关的前概念设计问题和实验,干预学生的前概念,实现概念的有效转变。(四)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整,对经验进行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