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教学设计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教学目标]积累基础知识;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学习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教学重点]文天祥面对“诱降”所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和他伟大人格,以及始终坚贞不屈的爱国、爱民族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优美语言背后渗透着的历史事实,对大量的文天祥诗句含义的理解。[教具准备]摄影图片、课件、投影仪[课前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预先小组做好预先工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天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同学们也都比较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他的一篇诗歌,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一首吗?(引导学生点出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在我们走进课文前,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首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听录音)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不仅用生命谱就了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更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佳句,传诵千古。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卞毓方为他写的一曲赞歌--《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投影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三、由高一(17)班预先小组的代表介绍文天祥的生平。教师(导):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更要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的爱国情操,坚贞的斗争精神。这是一篇传记文,按照我们前面的学习方法,有请预先小组的代表介绍传记人物的事迹。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师: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检验大家预习成果的过程。首先我们先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字词积累情况。(出示投影)1、给下列字词注意煌煌(huáng)戕(qiāng)灭葵藿(huò)聒(guò)噪戏谑(xuè)缧(lěi)绁(xie)攘(rǎng)袂(mèi)夙(sù)昔2、掌握下列熟语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撒手锏:(也作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四、整体把握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按时间顺序。2、结构图解:(参考)第一部分:兵败被俘,精神永存第二部分:诱降考验,凛然正气第三部分:作,留浩然正气五、探究活动本文是卞毓方为文天祥作的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传记来了解文天祥其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中元人劝降过程中的对话,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一看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问题)1、先由两位同学各扮演文天祥和留梦炎读文中最后一段。2、分组朗读阿合马与文天祥的对话()3、齐读孛罗劝降一节由三到四位同学作出评价。(是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任凭元人威逼利诱,也丝毫不能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贞。)六、写作特色师(导):这篇作品在写法上不同于前几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小声回答:好像是运用了评传。)教师肯定答案后,再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这篇作品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生1:本文是一篇评传体式的传记,在记述史实的基础上,灵活地结合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突出了文天祥的高大形象,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人的启示。生2:本文除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之外,还运用了环境描写,其集中体现在写文天祥写《正气歌》时,对电闪雷鸣、暴风裂天而下的情景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描摹,惊心动魄,悲凉慷慨,揉进作者的强烈情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衬托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生3:本文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七、教师总结师:刚才三位同学都讲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的一部分,下面老师对这篇传记的主题内容和布局谋篇或写作特点进行小结: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