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17篇 爱莲说课件-人教级全.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17篇 爱莲说课件-人教级全.ppt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7篇爱莲说课件-人教级全册语文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重点词语积累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不蔓[F]不枝[F][2010]蔓:原意为枝蔓,在文中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枝:原意为枝节,在文中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2.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B](3)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__[2010]妖:__________________[2013B](4)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________[2013B]净[EJ]:_______________植:___________________(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___________(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F]:_________________[2013B](7)陶后鲜有闻鲜[EJ]:_______________[2013A、2010](8)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_______[2013A]二、课文理解与迁移(一)选择题梳理【针对文言选择题梳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方面,表现出莲的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方面,表现出莲的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美名远扬。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方面,表现出莲的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含蓄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弃,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态度。5.象征意义:①“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②“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6.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作用: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7.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质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二)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内容理解类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4安徽)2.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012聊城)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写作手法类5.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017宁夏)拓展延伸类7.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2010重庆)8.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2010重庆)金题演练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解析】前一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运用反问句式,极言爱莲者之少,表明具有莲花般高洁品性的人太少。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借助肯定句式,极言牡丹之爱(突出爱牡丹者人数之多),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世风的盛行。同时,作者将这一少一多做了对比,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鄙弃,对缺少君子之德世风的遗憾,并以此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