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一、消化器官二、口腔内消化三、胃内消化四、小肠内消化五、大肠内消化六、吸收复习思考题一、消化器官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1、消化消化液的生理作用:1)稀释食物与血浆等渗,有利吸收;2)提供最适pH,提高消化酶活性;3)分解食物,有利吸收;4)保护消化道,防止损伤。4.内分泌(胃肠激素)激素名称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慢波)-动作电位-收缩1)静息电位(RP)影响胃肠平滑肌RP水平的因素2)基本电节律(慢波)㈣胃肠道神经支配胃肠道外来神经支配图6-2胃肠壁内神经丛二、口腔内消化唾液腺Parameter唾液分泌调节吞咽反射三、胃内消化胃酸(HCl)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壁细胞结构HCl分泌机制餐后碱潮: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液成分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M受体阻断剂是阿托品(atropine)H2受体阻断剂是甲氰咪呱(西咪替丁cimetidine)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proglumide)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前列腺素E2组胺酸脱羧酶抑制ECL合成组胺◇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前列腺素(PGE2/PGI2)、上皮生长因子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假饲(shamfeeding)在食管行切断术,食物不能入胃,在胃造瘘收集胃液的方法食物↓头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迷走神经)↓↓胃感受器↓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胃容受性舒张2.移行性复合运动3.胃蠕动(gasticperistalsis)胃蠕动(gasticperistalsis)4.胃排空(gasticemptying)5.呕吐(vomiting)四、小肠内消化1.胰液肝胆-胰腺的解剖胰岛细胞的分泌物及其肿瘤胰液与血浆的电解质比较胰液分泌调节实线:水样分泌虚线:酶样分泌胰液与胆汁的分泌调节胰腺分泌NaHCO3-的机制2.胆汁5)胆汁分泌的调节⑴促胆汁分泌物顺序: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⑵神经因素: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⑶体液因素:①胃泌素→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肝胆汁↑②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③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④胆盐肠-肝循环: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胆汁↑胆汁的肝脏分泌肝脏分泌胆汁胆盐构成微胶粒胆汁的利胆作用3.小肠液肠致活酶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机制㈡小肠机械性消化----小肠运动分节运动蠕动(peristalsis)五、大肠内消化排便反射六、吸收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1)水吸收⑴机制:被动吸收,其动力是NaCl产生的渗透压。⑵部位:小肠。2)Na+吸收⑴机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⑵过程:管腔粘膜侧:Na+顺电-化学浓度被动扩散;基底-侧旁侧:Na+泵⑶部位:小肠和结肠。3)铁吸收⑴机制:主动吸收。⑵过程:食物Fe3+在维生素C作用下变成Fe2+→入粘膜细胞→入血。⑶部位:小肠上部(十二指肠、空肠)。⑷促吸收物:①维生素C;②HCl(胃大切病人常伴缺铁性贫血)。4)钙吸收⑴机制:主动吸收。⑵过程钙盐→Ca2+(离子钙)→钙结合蛋白→主动吸收。⑶部位:小肠。⑷促吸收物:①维生素D;②HCl;③脂肪。5)负离子吸收⑴机制:被动转运,钠泵电位差为动力或静电吸引。⑵部位:小肠6)糖吸收⑴单糖吸收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戊糖。⑵吸收机制:2Na+:葡萄糖的同向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⑶部位:小肠上部7)蛋白质吸收⑴吸收速率:二肽、三肽>中性氨基酸>酸或碱性氨基酸。⑵吸收机制:2Na+:氨基酸的同向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⑶部位:小肠上部。8)脂肪吸收⑴机制:被动转运为主。⑵方式:①中、短链脂肪酸通过血液途径吸收;②长链脂肪酸通过淋巴途径吸收。⑶部位:小肠。9)胆固醇吸收⑴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和胆汁;⑵吸收部位:小肠上部;⑶吸收过程:物酯化胆固醇→胆固醇→微胶粒→胆固醇酯→运载蛋白→乳糜微粒→淋巴→入血⑷影响因素:脂肪、脂肪酸促进胆固醇吸收;植物固醇(豆固醇、β-谷固醇)抑制胆固醇吸收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