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模具加工技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模具加工技术.doc

2009模具加工技术.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讲:方敏副教授第二章模具制造概述?全球化?生产周期缩短?高速加工?硬铣削?CAD/CAM趋于快速化和智能化混合模型设计制造系统数据库车间3D现场编程?自动化?放电加工(EDM)§2.1模具制造过程及生产特点2.1.1模具的技术要求?模具零件应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刚度、耐磨性、耐冲击性;?模具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低;?模具零件的标准化;?模具凸、凹模之间应具有合理的间隙。2.1.2模具的制造过程?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和工艺管理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图1.1,P6)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模具零、组件加工装配调试试模鉴定2.1.3模具制造的特点?模具属于非定型产品,每一副模具均有其不同的技术要求及加工方法。?模具一般根据用户的合同或者生产产品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其任务来源的随机性强,计划性差。?模具零件加工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就其工艺过程而言,具备以下特点:不用或少用专用工具,原则上采用通用刀具,尽可能使用通用量具,绝大部分采用通用机床而很少使用专用设备。?模具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模具零件加工过程工艺复杂,周期长。?模具零件需反复修配、调整。?考虑工作过程中磨损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常常在加工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模具零件的取值方向。§2.2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2.2.1模具制造的工作内容一、编制工艺文件二、二类工具的设计和工艺编制三、处理现场的工艺技术问题四、参加试模和鉴定工作2.2.2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编制一.工艺规程的作用与内容1.工艺规程:把整个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按照一定的格式所写成的书面文件。2.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规定了零件的加工顺序、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所采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3.工艺规程的作用:指导生产和组织工艺准备。四.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毛坯选择1.材料:材料名称、牌号、性能2.形状及尺寸形状:应与零件形状相似尺寸:根据加工余量、毛坯表面质量及精度、加工装夹量进行计算,在满足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最小的毛坯尺寸。3.毛坯表面和内部质量以及供应状态(如退火、调质)应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做出明确规定。二.加工方法的选择1.先要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2.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加工方法的影响3.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考虑生产效率及经济性的要求4.考虑本厂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三.加工工序安排1.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概念:(2)工序集中的特点(3)工序分散的特点(4)工序集中与分散程度的确定2.加工阶段的划分(1)工艺过程划分阶段的原因1保证加工质量2合理利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2)加工阶段的划分结构零件加工阶段的划分(固定板、垫板、导柱、导套)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成型零件加工阶段的划分(凸模、凹模、滑块等)粗加工、基准面加工、划线、工作面及型面加工、配置及修配加工、抛光3.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1先粗后精:有利于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层的逐步消除,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2基面先行:得到下道工序加工时所需要的定位基准3先主后次4先面后孔(2)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3)花纹、文字及图案加工工序的处理1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半精加工后热处理前,最后抛光2电加工、化学腐蚀加工:热处理后或试模后加工及修整(4)其它工序的安排1检验工序2打标记及去毛刺:基准标识、零件标识、模具编号等四.基准选择基准——在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用于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所使用的基准1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2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表示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即加工尺寸的起点工序尺寸:表示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尺寸称为工序尺寸3测量基准:测量零件已加工表面位置及尺寸的基准4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于确定零件在模具中位置的基准零件的主要设计基准通常就是零件的装配基准五.选择机床与工具,确定工时1.设备选择(1)设备主要规格尺寸与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