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校合作培养本土化医学人才工作总结8.1.1医校合作培养本土化医学人才工作总结一、培养背景:为缓解三明市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学人才短缺现状,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2013年6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教育厅、财政厅、省委编办、省公务员局五个部门《关于为三明等4个设区市定向培养本土化大专学历医学人才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3〕70号),支持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校外教学点,面向三明市招生,定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职高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市卫计委及各县市区卫计局在招生方面高度重视,根据各地需求报送招生计划,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并与录取考生签订协议书,我校招生部门及时与厦门医高专招生部门沟通联系,2013年8月全部完成招生计划,当年共招收学生150名,第一届147名学生于2016年6月已毕业,已定向进入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就业,目前已在相关培训基地参加全科助理医师培训。2014年9月又招收了109名。2017年6月毕业109名,也定向进入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就业,正准备参加全科助理医师培训。2014年4月教育部委派专家组到我校就设置临床医学专业的进行现场审核,同意我校设置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5月10日福建省卫计委联合六个部门发文:关于印发《2015-2018年为三明等4个设区市定向培养本土化大专学历医学人才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科教〔2015〕46号):支持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本部,面向三明市招生,定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职高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2015年9月我校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生64人,2016年定向生62人。二、具体做法:(一)卫生主管部门重视,招生情况良好我市卫生委在招生方面高度重视,根据各县需求报送招生计划,要求各县市区卫计局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宣传“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相关政策,并与录取考生签订培养协议书,我校及时与各县市区卫计局联系,反馈招生录取情况。(二)与厦门医高专密切合作我校就与厦门医高专紧密对接,就如何培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大专专业人才多次交流、协商、探讨。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于2013年6月底及9月初到厦门医高专进行协商相关办学事宜,并与厦门医高专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协议明确了双方各自的职责,保证了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我校教务处及医护学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调研、论证,组织专任教师多次到厦门医高专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参观。厦门医高专亦将相关材料及办学经验毫无保留的提供给我校。(三)提供多重保障,严格教学及管理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与管理方面非常重视,在新生入学之后即加强严格学生管理,配备专职辅导员,15年9月开始配备专职班主任,提供最好的学生公寓、多媒体教室,开展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军训等教育活动,系领导与辅导员密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教学管理方面,校教务处与系部密切配合,选派骨干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并与厦门医高专相关课程教师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厦门医高专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厦门医高专的相关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定期与第一、第三医院科教科沟通协调了解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课程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每学期厦门医高专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核心课程抽考、并定期指派专家到我校进行教学巡视及相关教学指导。(四)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合作,共同培养”:与附属医院及三明市级教学医院深度合作办学。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在校本部完成必需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和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后,第二学年在校本部及教学医院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技能,包括理论学习、实训、见习,训练并形成初步职业能力。临床专业课程基本由市级医院临床专业教师授课,第三学期及第四学期末实行集中临床见习,学生较早进入医院,工学结合,接触临床,感受真实医疗环境,了解病人和医疗过程,边学习边接触病人边实践。第三学年为毕业实习,在医疗单位跟随临床医生,学习医疗过程,训练并形成初步职业能力。聘请知名临床医学专家、社区、基层医院的临床科医生和教师骨干组成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社会调研,按照基层医院临床实际诊疗工作的要求,进行临床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标准与教学融合,建立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构建“多元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定期与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师资开展专业教学研讨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五)加强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在市卫计委的支持下,积极向省、市政府争取资金建设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