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医学检验人才论文1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一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校企联合为平台,探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强实践、善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优秀医学检验专业人员[5]。具体的做法是:(1)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确定校企合作基地后,与实践基地相关领导、技术专家等进行论证研讨,最后依据双方工作需求,签定长期的合作协议。(2)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及有效运转必须有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任命主管领导作为基地负责人,由学校和基地相关成员共同组建实践教育基地专家委员会及行政执行委员会,确立双方的职责和任务,使实践教育基地在筹建和运行过程中有领导机制的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实施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及学生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3)规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按照“突出素质、增强能力、拓展个性、注重人文”的办学精神;坚持校企联合办学,走产学结合之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较高职业道德的综合性高级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习大纲,遴选满足实践目的和要求的基地。建立并完善导师制度,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行毕业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职业素质。(4)企业基地实践岗位建设:为了增加对生物医药行业了解,拓宽就业方向,安排部分同学增加生物高科技公司和独立医学检验所见、实习。以安徽国声生物公司为例:安徽国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相关医疗检测试剂的研发生产和医疗设备的销售、服务,并且拥有多种分子检测相关技术平台。具体的工作岗位有:试剂研发、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分子检测、医用设备维修、培训服务、市场开拓等工作岗位。各岗位接受我院学生实训有充分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规划制定和实践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实训方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内容、校外实践计划书,制定实习方案;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技能课堂与实践基地的一体化,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同样独立医学检验所是医学检验服务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医学检验项目,同时整个运营是商业化的,管理采用企业化,是医学检验人才重要的服务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机制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地与临床实习基地、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等单位研讨带教方法,交流经验,及时修订实习和见习计划。对于少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同时,支持并帮助学有余力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安排学生到不同学科教师的实验室中进行科研轮训,组织和帮助大学生专利申请,拓宽学生的科研实验的视野。2建设与改革成效通过校企合作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育基地的建设,我院实践教学不断走向规范和高效,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习实训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学生技能培养得到保障;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全面创新;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成效有:(1)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建实践教学课程,打造医学检验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新模式;加快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实践教育基地(企业)实践,极大缩短了参加工作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为学生们毕业后就业选择打下一定的基础。(2)召开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完成皖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大纲,编写实践能力培养的专用教材,使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并有的放矢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参加研讨会的实践基地均能积极配合实施实习训练大纲。(3)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教育基地管理体制和实施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及学生安全保障工作等,切实保障学生的课外实践教育顺利有序进行。现15个实践基地均能井然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相关工作规范统一。(4)利用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途径,将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成学生课外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近年已成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项。(5)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为本院内临近专业及兄弟院校提供实践教育平台,或提供建设经验;经过不断努力,学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成功申报了省级特色专业。(6)建立实践教育网络平台[6]。在学院网站基础上,建立实践教学网页,保证学校与学生、校企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报道实践教学相关新闻、宣传实践教学培养的大纲,及时传送相关通知和收集学生、校企合作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课程PPT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