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需要明确的概念政区的四大要素第一节汉代以前的疆域与政区《禹贡》中除了“九州”之外,还有“五服”,即以国王所居的京城为中心,依次向外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左为五服图无论是九州制还是五服制,都是一种想象,并非真正实行的行政区划制度。大禹所处的时代(即夏代初期)属于奴隶制早期,实行分封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可控范围仅限于今天河南、山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带。据现代研究证实,《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是后人假托大禹所做。(2)春秋时期的“县”与“郡”秦楚两国设置的县虽然已经有了国君直属地的性质,并且县的长官也不是采用了世袭的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县内部的基层组织并未经过重新改造,县的幅员也没有经过有意识的划定。据研究,真正标志郡县之县出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514年的晋国。韩、赵、魏、知、范、中行氏等六家大夫,联手灭掉了祁氏和羊舌氏,然后将祁氏之田分为七县,把羊舌氏之田分成三县,任命十个人为县大夫,他们分别担任邬县、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孟、铜鞮、平阳、杨氏。/“郡”的出现《左传》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执政大夫赵简言:“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郡起初应设在诸侯国的边地,与设在繁华地区的县,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其间的区分并不明晰,两者也不存在统属关系。(3)战国时期的疆域及郡县/战国时期的郡县设置战国时期,以秦、齐、楚、韩、赵、魏、燕为首的诸侯国还纷纷进行改革,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大都采取了县与郡的组织形式。如秦国,公元前375年商鞅变法,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做法,被称为“户籍相伍”。商鞅在变法中注意到了秦国地方行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的做法,每一县的最高长官,也都由国君来任命,以便中央对地方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战国时期郡县设置的特点二、秦代的疆域与政区“分封”与“郡县”之争丞相王绾建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反驳:“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秦代政区设置秦始皇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每郡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可以定期更换。郡之下再辖县,每个县依据大小,设置不同名称的长官,大县称令,小县称长。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军征服南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收复河套,次年设置了九原郡。此后,秦又陆续从已有的郡中分出一些新郡,到秦末,依据已知的各类文献记载,秦郡共有四十八个,统辖一千个左右的县级政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政权区域内,秦并未设置县,而是设立了与县同级的道进行管理。/秦郡划分的标准三、先秦时期古地图解读/《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一、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1)诸侯王与皇帝的关系西汉分封的九个同姓王占据了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强。刘邦死后,由于文帝是以诸侯王身份被宗室大臣拥立而登上帝位的,为宠络刘氏宗室,他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王。此时各诸侯王业已长大,他们在自己封国内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宫制百官同制京师。诸侯王实力的膨胀严重地削弱了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终于酿成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反叛。(2)七王之乱的前奏(3)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表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叛乱平息后,景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他继续推行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计划,先后分封了13个皇子为诸侯王。其次,下令取消诸侯王任命封国官吏的权力,并不准他们干预封国内的政治事务。至此,诸侯王国虽仍然存在,却与郡一样成为中央直接统辖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了,诸侯王由于失去了政治权力。三、州:从虚到实/第三节汉代的疆域与边疆设置/(2)开拓西南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就征发巴、蜀二郡士兵从僰道向牂〔zāng〕柯江筑路,并新设犍为郡,“西夷”的邛、笮的君长请求归属,汉朝在那一带新设了十几个县。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朝恢复了对“西南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