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doc

提高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的迁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利税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结构简单、决策迅速、营销渠道短,对市场反应敏捷,但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导致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加之促销活动频繁,单位产品营销费用偏高。2009年有调查数据表明,54.6%的中小企业都认为自身发展中面临的“较困难”问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巩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强化自身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一)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还不够清晰,认为企业应该通过产量的不断扩大而增收,忽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部分中小企业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略了生产、经营、技术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品种法和分步法,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二)“温州制造”的现状“温州制造”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末迅速崛起,占据了全国服装市场的十分之一,剃须刀市场的半壁江山,垄断了90%以上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水彩笔市场,曾经被当作中国制造的缩影和代表。在温州制造的大格局中,中小企业有30多万家,占到了全市工业产值的96%和税收的70%以上,成为支撑市域经济的生力军。然而,从2008年底开始,红极一时的“温州制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接近29%的中小企业开工不足或处于半停工的状态,有10%的企业完全停工,导致2009年一季度温州市的GDP增长仅为2.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究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原材料上涨过快。以打火机为例,锌、铜等价格都翻了至三倍,使得以有色金属为主要原材料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原材料大幅提高,温州打火机产业面临重创,企业数量锐减,仅剩余50家左右,不到鼎盛时的十分之一。服装、小家电和电线电缆行业,同样也遭受原材料涨价程度不同的冲击。二是劳动力成本政策性增长。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使得劳动力收入增长了30%,同时也给企业增加15-20%的成本。三是土地价格不断攀升。温州工业用地的价格一路上扬,达到了每亩200万左右,在全国是较昂贵的,甚至高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给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很大压力。以上三种因素,再加上国际消费市场疲软等,导致以低成本为优势、凭低价位占市场、靠船小好掉头来谋生存的温州中小企业深陷困境,“温州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温州制造”折射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并不是温州所特有的,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很多中小企业也都遇到过类似的危机。从表象上看,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从深层次分析,它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繁荣时表现得不太明显,一旦出现波动和危机时,就会爆发,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二、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1.企业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的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样,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陷入了单纯性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怪圈,失真的信息导致管理决策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而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往往会通过一些促销的手段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