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相关知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HP相关知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HP相关知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幽门螺杆菌小知识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是存在于患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的细菌,于1983年首次从人胃中分离出来。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甚至可引发胃癌、胃淋巴瘤等恶性病变。幽门螺杆菌(HP)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在小范围内流行。传染途径包括口对口传播,如家人的亲吻、父母嚼食喂养小儿,以及粪一口传播,如食用污染的事物,水等。我国人群感染率约为40——60%左右。需引起注意的是,我国儿童的感染率偏高。而儿童HP感染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童身体的发育,且将来胃癌的发病率也会高于未感染者。2.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哪些疾病?(1)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可直接和间接损伤胃粘膜而导致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54%—100%之间,活动性慢性胃炎病人HP的检出率更高,在90%以上。研究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慢性胃炎、胃窦炎好转,活动性胃炎消退。(2)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我国幽门螺杆菌在胃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在9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已证明,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才可使溃疡不致复发。目前,抗生素三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二种抗生素)可有效地根除90%—95%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治愈溃疡。(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它可明显地增加患胃癌及淋巴癌的危险性感染人群最终发展成为胃癌的危险性比非感染人群高出4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年龄越小,发展成为胃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具有防止胃癌发生的作用。(4)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有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冠心病、肝性脑病及婴儿猝死综合症相关,但尚需进一步证明。3.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哪些表现?腹痛:HP感染儿童中,有半数左右表现突出的腹痛症状,特点为反复发作性痛,严重者可影响睡眠。以上腹及脐周或脐右痛为主,少数可有胸骨后痛,多无规律。呕吐:半数病人有反复呕吐,呕吐为唯一明显表现。呕吐时常伴厌食、头痛或嗜唾症状。一般急性HP感染常表现为无腹泻的急性呕吐。呕血:HP感染出现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时,可见呕吐症状。贫血:部分病儿可出现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腹泻:可见于部分蛋白丢失性肠病儿童。经病理组织及细菌培养可发现HP感染性急性胃炎,经治疗清除HP后,疾病痊愈,病理转为正常。其他:HP感染者可表现体重减轻,生长迟缓,或抵抗力降低。4.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临床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胃镜:胃镜检测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但比较痛苦,病人难以接受,另外,其检测结果受灶性分布局限,易出现假阴性。血清学实验:血清学实验操作简便,但准确性较差,阳性结果可能是6个月前的感染,而现在已根除。呼气实验:尿素呼气实验是一种准确性高、无创伤、唯一反应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期状况的安全、简便的检测方法。呼气实验又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14C-UBT)。但由于14C具有放射性(半衰期5679年),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而13C-UBT为非放射性、非损伤性方法,尤其适用儿童。5.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人治疗方案:应用较多的是二联、三联疗法,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联合用药组合有:(1)含铋剂的方案:铋剂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或铋剂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加甲硝唑(替硝唑)。(2)不含铋剂的方案: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加替硝唑(甲硝唑)或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加替硝唑(甲硝唑)再加H2受体阻滞剂;或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儿童治疗方案:(1)抗生素:包括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2)铋剂:胶体次枸酸铋、水杨酸铋。(3)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泰胃美、奥美拉唑等。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首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故事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