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以×××烈士陵园旧址为基点进行改造建设。×××烈士陵园地处×××城的东面,距×××中心城区约2公里。北临岳华公路、南靠县光荣院、西临章台街、东与李家湖生态林连接。园区面积218亩,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1.1.3项目承办单位本项目承办单位是×××烈士陵园管理所。×××烈士陵园管理所是隶属于×××民政局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在编工作人员20人。其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负责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保护与维护工作;二是为社会各界进行悼念先烈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服务和接待;三是负责烈士档案与烈士骨灰的保管与管理及烈士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四是搞好烈士陵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及防火;五是开展老干部骨灰的存放和管理工作。1.1.4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根据委托,我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烈士陵园改造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现场了解,分析了相关资料,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及项目拟建地的地理、水文、气象、交通、水电等条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科学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GB2⑴《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GB2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3\*GB2⑶《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4\*GB2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5\*GB2⑸《湖南省旅游业十年发展规划》;=6\*GB2⑹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GB2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GB2⑻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9\*GB2⑼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烈士群墓区个50已征得烈士家属同意2纪念广场㎡30003陵园大门㎡1384纪念亭㎡2805纪念碑㎡5006排水系统M17007景区环境整治㎡60008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3109建设工期月62.项目地概况与建设必要性2.1×××概况×××位于湖南省北端,×××市西境,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周邻6县区场,东与×××区交界,西与益阳×××以藕池河东支相隔,南连国营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省×××市,东北与湖北省×××县隔江相望。县境广袤均约70公里,县域面积1642平方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公元280年始设县治,迄今已有1700多年。几千年来,×××人民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耕耘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大禹曾在这里登山治水,杜甫曾在这里把酒赋诗,岳飞曾在这里插旗操军,明朝诞生了兵部尚书刘大厦、状元黎淳等先贤人物;在现代更是诞生了史学家刘大年、革命家何长工等一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2008年,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深入践行民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坚持不懈地推进主攻新型工业、做强优势农业、建设秀美城乡、构建和谐×××四大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发资源优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国民经济发展动力较足,呈现出增速较快、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优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迈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全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同比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700元,比上年增加3689元,增长15.3%。主导产业优化壮大。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了速度、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0.6:43.1:26.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0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