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拿来主义一、教材分析二、教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理解法鲁迅简介鲁迅主要作品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古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礼尚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大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自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佳节大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划分层次全文共10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文章分为4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提出问题,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第二部分(3~7自然段)分析问题,否定“送去主义”进一步证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性。第三部分(8~9自然段),解决问题,阐明实行“拿来主义”的方法。第四部分(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1、什么是“闭关主义”?它的实质和产生的后果是什么?2.什么是送去主义?文章列举了哪些“学艺上”送去的事实?答案①“送去主义”是由从前的“闭关主义”发展而来的,表面上看是“发扬国光”,实质是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一种表现,是“卖国主义”。②“学艺上”送去的事实有: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3、一味地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答案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为了显示其“丰富”、“大度”,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亡国灭种、危及子孙。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答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碜可笑,“发扬国光”是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媚外卖国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闭关主义作业谢谢大家